新快报讯 《桃花扇》是清代文学家孔尚任历时十余年创作出的传奇剧本,2006年,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特邀著名导演田沁鑫执导,著名作家余光中担任文学顾问,集聚众多艺术家创排昆剧大戏《1699·桃花扇》,满台青春靓丽,打开了一片昆曲新天地。该剧自首演以来享誉海内外,常演不衰,深受观众欢迎。8月9日-10日,《1699·桃花扇》将作为本届广州艺术季重磅大戏登陆广州大剧院,让羊城观众感受传承六百年的清雅古韵,欣赏这幅千载桃花不落的南明繁华长卷。
《1699·桃花扇》是以单雯、施夏明为代表的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第四代演员担纲主演的第一部大戏,当年初出茅庐的他们凭借该剧与观众建立起“昆曲之缘”。该剧是江苏省昆剧院为当年刚入团的第四代青年演员量身定做的,第二代昆曲表演艺术家石小梅、胡锦芳、黄小午、赵坚和中生代艺术家柯军、李鸿良等为代表的老师们边演边教,带着当时还年轻的“昆四代”排出了这部大戏。
当年,年方21岁的施夏明和16岁的单雯,不仅与剧中角色侯方域与李香君年岁相当,更是凭借该剧一唱而红。历经十八载岁月洗礼,如今的《1699·桃花扇》益发成熟,演员也由青涩成长为名家,其中女主角李香君的饰演者单雯荣获第29届梅花奖榜首,同是梅花奖得主的施夏明已经成为当今国内昆曲小生的代表人物,共同出演的周鑫、徐思佳等一众“昆四代”演员也成为了全国昆曲界青年一代演员中的翘楚。
著名戏剧家孔尚任的《桃花扇》被誉为“明清传奇压卷之作”,通过明末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来反映南明一代的社会兴亡,向观众呈现一出文武同台的大型昆剧表演。既有侯郎、香君的求而不得,裹挟在乱世之中的情愫飘摇,又有困守孤城、守名守节的抗清名将史可法的左右踌躇。
本版《1699·桃花扇》,导演田沁鑫根据原作按照演出节奏删节,把44出的戏删减成了6出,将庞大的历史背景融入三个小时的演出中,用凝练而精妙的笔触将原著中的故事与人物精心描摹。在创作该剧时,导演田沁鑫运用了大量当代“戏剧语言”来诠释传统昆曲演绎,而在唱念做打及唱腔音乐上则完全尊重昆曲艺术本身的应有程式。在《却奁》《题画》《余韵》等著名折子经典选段的基础上,该剧依据原著剧情走向,进行筛选删减,去芜存菁,在重点折目中截取戏剧冲突最激烈的重点,抓取人物最具代表性的片段,以大场小场的紧密编排组合,通过流畅的舞台节奏,令戏剧张力爆发得更为集中和强烈,更好地展现出原著作者孔尚任“借离合之情诉兴亡之感”的主旨。
在舞美设计上,《1699•·桃花扇》萧丽河老师开创性地融入《南都繁会图》等相关文物元素,以增强历史氛围感,并利用回廊、立柱等进行空间分割,将新颖创意融入大气雍容的古典审美逻辑中,成功地消除了创新与传统间的违和感,整体展现出“南昆风格”细腻委婉、典雅大方、古朴沉静的典型审美特征。
采写:新快报记者 徐绍娜 通讯员 姚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