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8月5日,由文化乌镇公司与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共同主办的2024艺术仓库·乌镇“层叠的年轮”粮仓艺术展在乌镇粮仓正式开幕。2022年以来,双方携手推出一年一度的“粮仓艺术展”,到今年已是第三次。
展览共计展出51位艺术家的65件作品,展览包含雕塑系以实物形态探索材质与观念的结合,呈现对现代社会、个体身份的深度思考;公共空间艺术系则聚焦于空间互动与社会议题,通过装置艺术引发观众对环境、时间与个体关系的重新审视;纤维艺术系利用传统与现代材料,编织出时间的层次与文化的深度,传达对生命、自然的细腻感悟。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艺术家们的精湛技艺,更激发了观者对生活、时间、自然与未来的深刻反思,共同编织出乌镇这片艺术土壤上新的文化年轮。
展览作品多为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毕业生的优秀作品,据了解,今年展出作品的数量比前两年都多。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著名雕塑艺术家杨奇瑞说,“这些作品都是精品级别的。作为老师,我觉得这些学生都是充满了才华,未来可期的。每个作品都承载了一个艺术之梦。”
不过这并不是美院毕业展的复制,而是把作品跟乌镇的展览空间最大化地进行了多元融合。
层叠的年轮,是时间的见证者,是解读自然、时间与生命的重要线索;也是个体心灵深处的层层累积和叠加,承载社会和文化演变的痕迹,标记过去与此时连接的体悟,记录生命的交织与成长,雕塑和编织了每个人心中独特的内在景观。“我们通常说,在一个美术馆里的展览,面对的是有备而来的访客;而像乌镇景区里的这样一个公共空间,面对的不是有准备的访客。”项目策划、中国美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郑靖说,“我们要给公众制造一次‘遭遇’,然后他/她能在这次遭遇当中获取什么,让他/她主动地去碰撞、去拾取。”
展览场地主要设置在乌镇粮仓,由20世纪60年代的乌镇粮管所改造而来,成为具有综合功能的现代展示空间。此外,部分装置作品在西栅景区的公共空间展出,与乌镇的自然风光、古朴街巷相融合,创造出更多元、更生动的观赏体验。在开幕式上,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强调,这是一个“开放的雕塑”,这个“开放”是向历史、向当代、向未来开放,“更重要的是,我们要面向今天,面向历史、未来和此刻,构造一种开放的雕塑实践。乌镇是一个江南小镇,但它恰恰承载了这种开放性意识。”他表示,“我们看到传统文化、水乡风景、互联网经济、艺术科研和数字文化新生态将在这里展开,让我们的艺术落地生根,让我们的事业四通八达,我们满怀期待。”
本次粮仓艺术展还将在展览期间举办一系列公共教育活动,从美学理论课堂到亲手实践的体验,让艺术的种子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实现美育共享。据悉,展览持续至10月27日。
采写:新快报记者 管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