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痒到晚上睡觉都睡不好”“钻心的痒”……这可能是很多炎症性皮肤病患者的共同心声。研究显示,炎症性皮肤病患者每天承受十多个小时的剧烈瘙痒,给患者个人和家庭都带来难以忍受的折磨。8月16日,由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主办的炎症性皮肤病医学科普公益行项目在广州市白云区永平街永泰新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来自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多位专家通过现场授课的方式为社区居民科普了炎症性皮肤病及特应性皮炎的疾病知识,旨在提高公众对炎症性皮肤病的认识,尽可能做到早期发现、干预、治疗。
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皮肤类疾病也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彭学标指出,相关数据显示,在我国皮肤患病率高达40%-70%,炎症性皮肤病尤为常见。数据显示,全国特应性皮炎(AD)患者约7千万人,患者群体庞大。以特应性皮炎为例,疾病的主要症状是瘙痒,以至于很多患者尤其是小孩,晚间无法入睡,失眠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甚至陷入恶性循环,进而导致日间学习和工作困难。此外,患者皮损轻重不一且位置不同,暴露部位的红斑、红疹和糜烂等,可能为患者在社会交往的活动中带来困扰,造成较大的社交和心理压力。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郑跃指出,炎症性皮肤病较为复杂,难以区分,需要仔细鉴别,防止诊断错误,尤其是湿疹和AD的辨别。“湿疹没有家族遗传史,瘙痒、皮损、皮疹等症状,与内外因素都有关系,病程可长可短,取决于病情的严重性;而AD存在家族遗传史,症状为剧烈瘙痒、皮肤干燥、皮损范围比湿疹广,主要与遗传有关,同时也与内外因素相关,病程长(>6个月)、易复发,甚至伴随终身。”
郑跃指出,炎症性皮肤病的基础治疗包括保持皮肤清洁,避免刺激,饮食调节等;药物治疗则包括外用药物、口服药物治疗;还有紫外线、中医治疗等其他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生物制剂和小分子药物等创新靶向药物的问世,JAK抑制剂阿布昔替尼近期获批青少年人群和高剂量起始治疗,精准作用于特定靶点,可一直炎症信号通路,有效缓解皮肤症状,特应性皮炎治疗正进入新时代。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皮肤科王琦表示,虽然有药物的辅助,但日常生活中也要加强防护,遵医嘱用药才能更好地控制病情,防止复发。
活动现场,针对患者关注的问题,与会专家为大家现场解疑释惑,围绕提升对于炎症性皮肤病和瘙痒的治疗预期和信心,如何及时就诊,如何与医生顺畅交流,为大家提供了参考借鉴。
据悉,炎症性皮肤病医学科普公益行项目将在全国不同地区开展50场活动,这将进一步加大炎症性皮肤病的健康知识的普及和传播力度,为公众提供科学权威的健康科普知识,不断提高社会公众健康素养水平。
采写:新快报记者 梁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