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当代岭南国画名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吴盛源先生,于2024年8月16日下午在家乡广东汕头逝世,享年87岁。其女儿、书法家吴嘉茵表示,父亲一生挚爱艺术,将全部心血灌注于书画创作之中,以纸为地,躬耕不辍。
吴盛源,笔名云山,1938年出生于广东省潮阳县(今汕头市潮南区)芦溪乡,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65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师从黎雄才、关山月等诸位先生。吴嘉茵回忆,“从我记事起,父亲每天都在画案前挥笔作画,夜里还在灯下学习,自言‘得废画三千’。他热爱自然,所到之处,留意生趣。乡间树木,壁上雨痕,化为笔底烟云。他热爱诗词,常教我们读诗。‘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笠翁对韵》开篇几句,至今清晰回荡在脑海里。最后几天在病床上,他依然在念着宋诗,想着画册。”
吴盛源毕业后在广州从事美术教学工作,教学之余坚持山水画的研究和创作,后移居香港。数十年来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名山大川,而后致力于乡土风情作品的探索和创作,并取得一定的成就,深受好评。先后出版《吴盛源画集》等五种。
吴嘉茵介绍,“父亲出身农家,生性敦厚,待人拙诚,教我们‘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中年之后,父亲从香港返乡照顾双亲,退隐园林,专心画画。在他的画里,深蕴醇厚隽永的乡情,充满泥土气息的诗意氛围,氤氲温润亲切的人情味。在这个喧嚣的时代里,他默默耕耘,不事声张,是位纯粹的画者。归去,归去,父亲回到了他一生念兹在兹的故土,愿他安好!”
主要代表作品:
1964年作品《春溪雨后》入选第四届全国美展,作品为天津艺术博物馆收藏;
1999年作品《金秋》《平畴晚雅》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
2001年《美术》杂志发表孙克先生评论文章《田园诗画 岭南一家》,并刊发作品8幅;
2002年作品《晚凉图》应邀参加“中国名家邀请展”(中国美协主办),作品为中国美协收藏,并入编画集;
2009年作品《榕荫谐趣图》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
2024年《美术大观》杂志发表陈池瑜先生评论文章《俱道适往 著手成春——吴盛源中国画宏壮风格与清婉意境》,并刊发作品18幅。
吴盛源画语录:
“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都为绝妙词”。童年遛达的乡间小道,嬉戏的田野,多少年来,少年梦,桑梓情,既模糊又真切。天空的雁阵,田野的牛群,老屋顶上一缕缕的炊烟,小溪边芦花漫漫,古老的故乡,处处有诗,处处是画,画兴由然而生。情之所至欣然命笔,不计工拙,画完再说略有心得者,美其名曰田园诗画。
我出身于农家,我一直都以一种农民的纯朴感情从事我的劳动,朋友们笑我:只知耕耘,不尚收获。我也一笑以对之,好好坏坏画了几十年。不忘初心,曾写文自嘲:耕耘南山下,看稼穡连云。洗笔练江水,得废画三千。
诸家评述
吴盛源出生于广东潮阳的一个农家,天性笃实,热爱自然,在他的画中也常常流露出这样一种敦厚朴实的风格。他的山水画,汲取了岭南派传统中的优秀因素,又能独辟蹊径。他既重视古代名家的艺术经验,又能立足于自己对大自然的直接感受。他又勤于读书作画,尤其注重风格,题材,意境上的丰富内涵和变化。
——节选自迟轲《风物古朴 意趣新奇——吴盛源山水画的美学价值》
吴盛源的山水画以其独特的岭南风貌,浓郁深刻的乡土情结,宏丽壮阔的画面场景,浓密浑厚的笔墨语言,墨彩相辉的南派特征,逐渐地形成一家画风。
——节选自孙克《田园诗画 岭南一家——吴盛源和他的山水画》
吴盛源作品的笔墨很蕴厚,画面很耐看,令人看了以后有一种感受,感觉它是一个纯纯粹粹的中国画,真真正正的中国画。
——著名画家陈金章
广东著名国画家吴盛源先生,在现代山水画创作中,取得突出成就,形成雄浑宏壮风格,并同时创造诗意盎然的田园山水清婉形式,集宏壮风格与清丽意境于一体,形成独特的审美形式与国画笔墨和语言形式特征,是当代中国画创作中的重要收获,推动了中国画在传统与写生基础上的创新发展。吴盛源的山水画,汇通南北,于清婉之中见雄奇,精细之间显豪放,墨与色互渗,神与境相偕,秀丽与壮美共生!吴盛源山水画是岭南画派第三代的卓越代表,创造岭南画派当代山水画新范式!
——节选自陈池瑜《俱道适往 著手成春——吴盛源中国画宏壮风格与清婉意境》
采写:新快报记者梁志钦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