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携号转网服务自2019年12月1日起施行,至今已经过去了4年多的时间。这项服务允许移动电话用户在不更换号码的情况下更换基础电信业务服务商,旨在为用户提供更多的选择和便利。
然而,近日有媒体援引多名消费者投诉称,直至今天,这项服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可能会遇到一些障碍,如不知情的合约、名额和低消限制、话费退还难等问题,这些都给携号转网的实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据报道,今年6月,上海乔先生的父亲准备把中国移动卡号更换成中国电信,于是去营业厅“携号转网”,但被告知其套餐签了五年合约,“转网”需支付未履约三年总计1000多元违约金,但他父亲对开通这个合约并不知情,直到现在也无法顺利携号转网。
在陕西工作的刘先生此前也遇到了这类问题。今年7月底,他想把联通卡号转成移动,但被提示办理了共享业务(群主),无法转网,而刘先生也表示自己从未主动开通或允许这项业务。河南闫先生则在办理携号转网时被电信告知,其号码绑定有240个自然月靓号协议,但他此前在过户签约时对此并不知情。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表示,如果运营商在协议签订过程中,充分告知了消费者权利和义务,而消费者没有履行完套餐合约,就要遵守协议承担相关责任。“但很多时候都是没有特殊告知的,甚至办业务就是通过电话方式电子办理,替用户同意,这种情况就不发生效力了。”
不只是转出可能遇到阻碍,转入有时也不那么顺利。
今年2月,福建泉州晋江的郭女士到当地联通营业厅办理携号转入,被告知需登记排队,此后每个月她都在微信上询问,但直到6月依然得到同样的回复,这导致她多缴纳了近半年的移动卡号套餐费。
上述河南闫先生在转入移动时也遇到阻碍。8月1日,他联系河南移动称要把卡号转入,中间多次沟通,最终等待10天后,8月11日,移动来电表示其可以办理携号转入了,但又称闫先生的号码是吉祥号,转入后需要188元/月的低消。闫先生认为最低消费要求不合理,自己为携号转网已折腾太久,决定放弃。
即便携号转网成功,也并不意味着麻烦结束。有消费者反映,当地移动营业厅告知,携号转出后,原卡话费余额只能转到其他移动卡上,比如亲友的,无法直接退还。
有律师指出,用户话费是储值消费,属预付费,运营商仅有代为管理的权利,无权自行处分,转出的运营商应当主动退费,不得作出任何限制。
朱巍表示,移动市场从增量市场变成存量市场,想要继续发展,就需要把此前的号段壁垒打开,让号段自由流动。企业想要赢得市场,最终还是要靠服务质量和价格优惠等,而不是靠“卡着用户不放”。
新快报记者 郑志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