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9月3日,小鹏汇天举办“陆地航母”飞行汽车超前品鉴会,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实车首次在广州亮相,并进行了公开试飞,演绎未来新物种飞行汽车的应用场景。据介绍,“陆地航母”将于今年11月在全球四大航展之一的“中国(珠海)航展”进行首次公开载人飞行,并将参加11月的广州国际车展,计划于今年年底启动预售。
未来已来,全球首款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登陆
2023年10月,小鹏汇天首次公布了正在研发的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时隔不到一年,在品鉴会上,该产品进行了首次实车展示,并展示了“陆地航母”飞行体的实飞过程。记者见到,飞行器在草坪上垂直起飞,飞行一周后平稳降落。
“陆地航母”整车长约5.5米,宽约2米,高约2米,分为陆行体和飞行体两部分,陆行体又被称作陆行“母舰”,采用三轴六轮设计,可实现6*6全轮驱动及后轮转向,具备较好的承载能力和越野能力。飞行体装在“母舰”的汽车后备舱。后备舱采用“半透明玻璃”设计,存放在内的飞行器若隐若现可见。据介绍,“陆地航母”可停入标准停车位,可驶入地库,C照即可陆地驾驶。
据了解,小鹏汇天通过自研,开发出这款全球首个车载自动分合机构,一键操作便可实现陆行体和飞行体的自动分离、结合。分离后,展开飞行体的6副机臂和旋翼,即可开启低空飞行;飞行体落地后,收拢6副机臂和旋翼,通过陆行体的自动驾驶功能和自动分合机构,实现与飞行体的精准对接、结合。这个突破性的创新,可以解决传统飞机在使用过程“移动难”、“储存难”两大痛点问题。陆行体不仅是一个移动平台,也是一个存储、补能平台,是名副其实的“陆地航空母舰”,让用户实现“随心移动,自由飞行”。
“陆地航母”的飞行器支持手动和自动两种驾驶模式。传统飞机操作极其复杂,用户学习综合成本非常高。因此,小鹏汇天首创单杆操纵系统,单手即可控制,摒弃传统飞行器“双手双脚”的复杂操纵方式,即使零基础用户也能实现“5分钟上手,3小时成高手”。自动驾驶模式下,可实现一键起飞及降落、自动航线规划及自动飞行,且具备多维智能空中感知避障辅助、降落视野辅助等功能。
与70个飞行营地合作,布局全国飞行汽车体验网络
小鹏汇天创始人赵德力介绍说,该公司联合全国合作伙伴,快速推动“陆地航母”应用场景建设。截至目前,小鹏汇天已经完成超70个飞行营地的合作签约,并计划到年底前完成超200个飞行营地的布局。
小鹏汇天希望全国核心城市的用户在30分钟车程内即可到达就近的飞行营地,个别城市至多两小时可达,实现说走就走、想飞就飞的自由。未来用户的自驾游也将向空中拓展,在经典旅游路线中加入飞行营地的布局,用户“一路开、一路飞”,体验“山海任飞跃,天地尽驰骋”的美好感受。
飞行汽车不仅为个人出行提供了新的体验,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同样展现出巨大的价值潜力。小鹏汇天同步在拓展“陆地航母”面向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场景,如紧急医疗救援、短途越障救援、高速事故救援、高楼逃生舱等。
赵德力介绍说,飞行是人类长久以来的向往,小鹏汇天以“让飞行更自由”为使命,希望通过创新科技的研发与应用,不断创造新物种,开辟新领域,逐步解决个人飞行、空中通勤、公共服务等需求,推进低空出行方式变革,打破传统飞行的界限,让人人皆可享受飞行的自由和便捷。小鹏汇天也将逐步实现从探索者到引领者、从智造到创造、从中国到全球的快速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低空产品创造者”。当前,国家大力发展低空经济,也为小鹏汇天实现其使命愿景筑下牢固的基石。
赵德力表示,低空经济要形成万亿级规模必须解决载人、载物的交通问题,而“空中通勤”的场景发展需要一定的孕育时间。低空飞行将率先从“限定场景”开始,如郊区、景区、飞行营地等,逐步过渡到“典型场景”应用,如场站之间的交通、跨城交通等,最终才会实现门到门、点到点的“3D立体交通”。即先“野外飞”再城市CBD飞,从郊区到城市,从体验飞行到空中交通。
采写:新快报记者谢源源
摄影:新快报记者毕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