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快建好了,10月份就能投入使用了。”广州市驻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福堂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下称“驻福堂镇工作队”)队长张益民指着正在建设的福堂镇乡村振兴孵化基地,开心地告诉新快报记者,届时将通过多种方式拓宽村镇文化宣传及产品销售渠道,联农带农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日前,新快报记者深入走访福堂镇了解到,新一轮工作队正全力支持福堂镇创建“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将通过孵化好乡村振兴孵化基地、壮瑶风采非遗旅游区,多元化做强“土特产”、激发农文旅新动能,全面推动乡村振兴。
全力协助福堂创建“百千万工程”典型镇
福堂镇位于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中南部,与广西接壤,全镇人口两万多人。新一轮驻福堂镇工作队由广州市花都区花山镇、花都区卫生健康局、花都区司法局、花都区炭步镇共同派出帮扶干部组成。
7月25日入驻并交接完工作,驻福堂镇工作队分别到福堂镇所属8个村调研,实地走访14户监测对象共65人,同时到镇内姜粉厂、木材厂、碾米厂、甲鱼养殖、草珊瑚种植、羊肚菌种植等企业深入交流。
经过走访,工作队初步摸清了福堂镇的镇情村情民情,也对下一步的帮扶工作有了初步设想,即建设、运营好乡村振兴孵化基地,一盘棋、多元化发展生姜、草珊瑚、羊肚菌等产业,打响福堂镇“土特产”品牌;支持壮瑶风采非遗旅游区建设,做精福堂“手信”,连点带面让福堂成为新兴旅游打卡地;继续严守防返贫底线,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强消费帮扶、教育帮扶、医疗帮扶等,提升福堂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当前工作队最大的任务是,结合乡村振兴协助福堂镇党委、政府,全力以赴创建‘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张益民表示。
支持建设乡村振兴孵化基地带动三产融合
2024年,福堂镇被列入“百千万工程”第二批典型镇培育创建名单。福堂镇党委带领全镇上下,正在热火朝天地开展建设。圩镇迎来了大变化:原本光秃秃的道路两旁种上了绿化树木,原本参差不齐的街道房屋外立面整齐规划,乱糟糟的“三线”整治下地,集市乱摆乱放问题进一步改善。
在福堂镇政府旁边,一栋三层高的建筑正在装修。新快报记者了解到,这是福堂镇和工作队积极探索“三地活化”,投入帮扶资金进行改造提升,将原本闲置的文化中心(旧电影院)建成乡村振兴孵化基地。基地运营后将集农产品展销区、电商农耕直播、壮瑶风情展区、仓库、农具风情展区、城市会客厅、会议(培训)厅等多功能于一体,成为福堂镇的一个窗口和平台。届时福堂生产的土特产可以在此展销,合作社、农户等也可到这里参与培训。驻福堂镇工作队表示:“我们希望激活农特产品三产销售端,带动二产加工端、一产种植端的发展。”
扶持产品精加工,多元化推动产业振兴
福堂素有“生姜之乡”的美誉,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连山生姜”的核心产地就在福堂镇,尤其以“梅洞大肉姜”和“永丰小黄姜”更为闻名,全镇每年生姜的种植面积约4500亩。
走进连山壮香浓农业姜粉厂,一股浓烈的姜香味扑鼻而来。姜粉厂负责人岑存木告诉新快报记者,他们家从事生姜种植已经好几代人,产品主要销往广州、深圳等地区。目前,他种植了100多亩生姜,工厂还从农户处收购生姜,带动了700多亩生姜的种植。
驻福堂镇工作队表示,经过了解,福堂镇的生姜发展基础很好,但目前仍处于切片、打粉等粗加工的状态,下一步希望从推动精加工入手加强帮扶,扶强做大这个产业。
福堂镇山多,连片可耕地少,但这也为发展林下经济等提供了基础。工作队表示,下一步将小而精、小而强地带动草珊瑚种植、木材厂、甲鱼养殖、羊肚菌种植等各种特色产业多元化发展。目前,全镇林下种植草珊瑚约有一千亩,下一步仍要再推广。
“传承+创新+帮扶”,助力非遗旅游区发展
壮瑶风采非遗旅游区是福堂镇和工作队正在孵化的另一个基地。
“这几年,在福堂镇党委、政府和工作队的大力帮扶下,我们合作社发展得很快。最近,我们正在积极申请,希望能通过3A级景区评选。”在太平村委会金龟村,近年打造的乡村文化空间——壮瑶风采非遗旅游区(壮瑶传统风貌园)备受关注。壮瑶风采锦绣专业合作社相关负责人钱清华告诉记者,合作社成立于2020年,社长冀麒宇是一名“95后”,也是连山壮锦织造技艺的第五代传承人。他大力传承推广壮瑶织、染、绣技艺,并大胆创新,融入科技、动漫、时尚等元素,打造出“连连”和“山山”两枚可爱的吉祥物及一系列文创产品。不仅为村民提供就业机会,为大中小学生提供研学平台,合作社也从原来的家族式企业发展为全村30多户共同入股的“共同体”。
花园式的锦绣观澜景区、存放着精美旧家具的锦梦故居、展销学一体的锦绣学府、桑基鱼塘文化生态园、农耕文化亲子体验园……新快报记者看到,该基地对壮族织、染、绣技艺进行深度挖掘传承技艺,打造了以壮瑶织、染、绣技艺传习馆为核心,集“衣、食、住、学、游、购”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创意园,形成“传承+创新+帮扶”的新模式。
2021年,壮瑶风采通过壮锦服饰改良、纹样库IP授权以及壮锦元素注入家具家纺等方式,实现了200余万元的年产值。在镇党委、政府的引导下,冀麒宇通过整合闲置宅基地建成三栋用于制作、展示壮瑶锦绣的大楼,并吸引村民以资金、闲置宅基地、劳动力等多种形式入股。壮瑶风采2023年文创产品产量增至30余万件,产值跃升至1000余万元。
钱清华介绍说,除了这里,合作社在连南的县城还有一个工坊,两个点带动了30多人固定就业和大量村民在家加工分散就业。这里还是大学生三下乡研学的热门基地。合作社的发展得到了福堂镇和工作队的大力扶持,旅游区的建设、培训室打造等都是在帮扶下进行的。“如果没有帮扶,我们要用5年至10年才能发展到今天的规模”。
“下一步,我们将通过扶持壮瑶风采非遗旅游区的发展,结合创建典型镇、乡村振兴孵化基地建设、绿色河道公园建设、文化广场建设,充分利用好天鹅湖自然风光、杨愈将故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福堂镇特色资源,连点成片,让壮瑶文化融入群众生活,把福堂打造为新兴的旅游打卡地。”驻福堂镇工作队表示。
统筹:李志 朱颖洁
采写:新快报记者 曾贵真 通讯员 钟晶
摄影:新快报记者 王飞
校对:任倩妮
版权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