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产业+空间”的“三重构一优化”战略筑起天河区发展新路径
“大干十二年、再造新广州。”天河区对于广州市的战略思路,进行了深入的思考、理解和规划。天河区的发展定位是:建设老城市新活力引领区、国际大都市活力区、世界级城市客厅、科教人才和总部经济集聚区、国家植物园城园融合示范区。
对此,天河区提出以重构空间发展新优势、重构产业发展新优势、重构科技人才新优势、持续优化提升发展环境的“三重构一优化”战略路径,从而实现天河区扛牢广州“中流砥柱、硬核实力、能级象征、形象代表、经济颜面”的责任担当,当好“尖兵中的尖兵、中心中的中心、引擎中的引擎”。
以“一芯一带两轴”,重构空间发展新优势
天河区于1985年正式建区,天河的核心功能区从广州火车东站、天河体育中心周边发展起步,之后借助2010年广州亚运会契机快速向南推进,天河北、珠江新城进而连片发展成为天河中央商务区,构成了广州新中轴(天河段);随后又沿江东进布局广州国际金融城,拓展了珠江高质量发展带,自此形成了以“一轴一带”“L”型为主的发展空间格局。
天河区在现有“一轴一带”发展空间格局的基础上,构建“一芯一带两轴”发展空间格局,“一芯”指依托华南国家植物园—火炉山森林公园打造城央公园、绿美之芯;“一带”指建设珠江高质量发展带(天河段),以广州国际金融城开发建设为牵引,推动城市核心功能沿江聚集、向东拓展。“两轴”指优化提升广州新中轴(天河段)、建设活力创新轴(天河段)。
在这发展战略中,天河区聚力发展七个重点发展片区:天河中央商务区、广州国际金融城、天河智慧城、天河智谷片区、环五山创新策源区、沙河片区、龙洞凤凰片区。
经测算,七个重点发展片区总规划建设量约1.23亿平方米,目前实际开发建设量约6200万平方米,还有大量发展空间,能够有力支撑天河区到2035年经济总量过万亿元。同时,围绕重点发展片区周边布局24平方公里战略储备空间,适当为城市留白、为发展留白。
以“123456”,重构产业发展新优势
天河现代服务业基础扎实,形成了以金融、软件、商贸、专业服务等服务业为主要支撑的产业体系。
天河区将按照“123456”产业发展思路举措,其中,“1”是坚持以科技创新为第一动力,建设具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和全过程创新生态圈;“2”是久久为功做好产业发展“提能级、优结构”两篇文章;“3”是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数字经济三种经济形态;“4”是系统集成抓好招商引资和市场主体培育、重点项目建设和固定资产投资、政策供给和企业服务、财税收入和税源培植四项重点工作;“5”是瞄准现代服务业、现代商贸业、现代都市工业、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未来产业五个产业主攻方向持续发力:“6”是坚持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因地制宜做好环五山创新策源区以外的其他六个重点发展片区产业布局,拓展产业纵深、经济纵深。
由此,天河区加快构建动力更足、结构更优、韧性更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力争到2035年,打造5个千亿支撑的现代产业集群体系(金融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零售业、现代都市工业增加值超1千亿元)。
以人才强区,重构科技人才新优势
创新精神始终是天河的鲜明特质,从五山科技街到科韵路、再到天河智慧城和天河智谷片区,天河走出了一条科技创新迭代发展之路,诞生了网易、微信、酷狗、小鹏汽车、亿航等一批创新领军企业,集聚了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
长期以来,优质的发展环境是天河引企聚才的“金字招牌”,全区现有市场主体超72万户、近五年翻了一番,常住人口223.8万人、近十年新增53万人,是广州市市场主体数量最多、常住人口平均年龄最小、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城区。
天河区将重构科技人才新优势,加快建设创新强区、人才强区。一是着力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二是强化产业科技创新的人才支撑。培育引进更多“硬核”科技和产业急需紧缺人才,构建全链条人才服务体系,形成近悦远来、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
环境优则人才聚、产业强、城市兴。天河区三要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同时,持续优化宜居宜业生活环境。办好教育、医疗、养老等,打造高品质幸福标杆。
记者走访
抢滩低空经济,角逐人工智能
产业乘“数”而上,企业向“新”而焕,天河因“智”而动,天河区以此聚焦重塑产业发展新优势。
8月23日至26日,第32届广州博览会在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举办。天河区聚焦低空经济和人工智能两大领域,全方位展示天河企业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新应用,彰显天河的蓬勃向“新”力。
全球首张适航证花落天河企业,“空中的士”首次飞越CBD,全球首架网购“空中的士”在天河交付……天河区通过前瞻布局低空经济,加快落子布局,抢占发展先机,孵化孕育出低空经济企业36家,形成一支领航未来的“天空之队”。
2023年,天河区软件业营收超过2000亿元,占全市半壁江山,软件业规上企业超过1000家,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超过340亿元,同比增长15%。
今年以来,天河连续发布《广州市天河区加快推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政策,大力推动人工智能与各行业的深度融合。
产业智造聚集,园区创融共享
天河区“国字号”基地和产业园区资源丰富。在崛起的广州国际金融城之畔,羊城创意产业园也可窥得天河区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近年来,羊城创意产业园先后被评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广东国家音乐创意产业基地。自2007年成立以来,园区已发展成为集全媒体、游戏动漫、文化创意、人工智能、音乐直播于一体的大型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羊城创意产业园占地共256亩,出租率达99.17%。园区内汇聚了酷狗音乐、荔枝集团、天闻角川等190多家企业,累计孵化出9家上市企业,2023年园区产值高达300亿元,成为天河区乃至广州市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引擎。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怡祥·盛达创新园,园中数字创意相关行业企业超120家,产业集聚度高达80%。
“天河区游戏产业链齐全,海内外、上下游企业都聚集在这一片区。而怡祥·盛达创新园产业积累丰富、生活配套完善,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不少便利。”谈及选择天河的原因,玩心不止公司副总裁、广州业务总负责人刘亮亮说。该公司运营产品众多,平台单日超80万玩家在线,注册玩家超过1.4亿,代表作品有《约战沙城》《热血大明》《太古封魔录2》等。
天河人才聚集,创新决定未来
人的成长离不开环境与精神。玩心不止公司副总裁、广州业务总负责人刘亮亮介绍,公司员工有160多人,团队很年轻,平均年龄只有28岁,其中超一半为本科及以上学历。刘亮亮说,游戏作为新兴产业,需要年轻人的创意想法,同时,务实勤奋的科韵路精神也让他印象深刻。
在粤港澳大湾区(广东)创新创业孵化基地,记者见到广州英武螺数字艺术投资有限公司创始人李家豪,他说,“将AI与智能制造结合起来进行个性化定制,意味着每个人都可以快速创造出一份独一无二的作品或产品。”该公司博士王熠婷负责技术运营,她介绍道,公司推出的“DDD-3D草草糖”项目就是一个集合了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快速3D建模、3D打印和高品质食品级糖果材料的分布式糖果定制平台,用户可以通过APP定制草糖的形状、大小、口味和颜色,体验从设计到打印的全过程。
“我们需要更多的设计师、技术人员参与,在Al化的进程中,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是具有创新力、审美力的人。”王熠婷如是说。
值得骄傲的是,在环五山创新策源区,这里独揽粤港澳大湾区50%双一流大学、20%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近30%ESI全球顶尖学科。
采写:新快报记者 邓毅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