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9月19日,由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主办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专题调研活动在天河区珠江新城开展。本次活动以广州新中轴线上的广州国际金融中心、越秀金融大厦和广州四季酒店作为调研样本,广州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行业协会专家学者通过调研活动走进CBD(中央商务区)的高楼大厦中,探寻垃圾分类为CBD带来的时尚印记。
垃圾分类让高楼大厦从上到下均“时尚”
调研活动的第一站为珠江新城新中轴线上冼村街道的越秀金融大厦。踏入大厦70层顶楼的“天际农场”时,调研人员不仅看到顶楼种植的绿色植物,还闻到淡淡咖啡香。
“昔日难以处理只能当垃圾丢掉的咖啡渣,在这里有了新出路。”越秀金融大厦物业副经理何隽介绍,物业服务工作人员每天会收集大厦内多间咖啡店的咖啡渣,经10天发酵成为有机肥料后用于“天际农场”的蔬菜和花木种植;不仅让难以处理的咖啡渣有了环保用途,还让原本闲置的250平方米楼顶空间得到绿美优化。“天际农场”垃圾减量提升绿美的创意,目前已在越秀商管所管理的其他物业中开始推广。不少环保教育活动,围绕“天际农场”开展。
在同样位于新中轴线上的猎德街道,被广州市民称为“西塔”的广州国际金融中心,落成时曾是全球十大超高层建筑之一及广州第一高楼,大楼顶部的四季酒店接待着来穗的全球商旅客人。调研人员在广州四季酒店看到,酒店大堂和房间均摆放有《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南》,并设有可供分类投放垃圾的垃圾桶。旅客根据《指南》及垃圾桶上的指引,即可分类投放垃圾。
白领上班、旅客入住,广州国际金融中心及广州四季酒店产生的生活垃圾都到哪里去了?在广州国际金融中心的负一层地下空间,广州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了资源回收作业场,广州四季酒店的垃圾房也设在这里。调研人员现场看到,资源回收作业场已按垃圾分类要求,分为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厨余垃圾等作业间。针对近年来社会各界关注的建筑废弃物处理,作业场还增设了建筑装修垃圾作业间。生活垃圾从大楼收集后会移送至作业场,保洁人员通过分拣找出织物、金属、玻璃、纸皮、塑料等可回收物。经过负一层的分拣操作,各类生活垃圾均分门别类收集待运。
“在设计建设过程中,我们对资源回收作业场进行了前瞻性的规划。”广州国际金融中心物业副总监倪青山介绍,除了前瞻设置建筑装修垃圾作业间,作业场的其他垃圾作业间使用面积也超过了现有国家标准,以确保90个240升垃圾桶全部入室不占道摆放。为了减少异味,厨余垃圾收集后将放入3℃左右的冷库暂存待运输,作业间也安装香薰设施。作业间的照明安排至500勒克斯,方便保洁人员在充足照明下作业。
一番走访,珠江新城高楼内从楼顶到地下的垃圾分类“新时尚”元素,一一展现在调研人员面前。
这些建议或将成为未来的“新时尚”
通过调研活动,参与调研的广州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行业协会专家学者给出了对“新时尚”的看法和建议。
“可以考虑在厨余垃圾处理上进行提升。”广州市人大代表陈少华表示,越秀金融大厦天际农场、广州四季酒店垃圾房、广州国际金融中心资源回收作业场等地,均帮助垃圾分类后得到循环利用实现减量。陈少华建议,厨余垃圾收运单位可以增加收运频次,减少厨余垃圾在排放地暂存待运的时间。有条件的厨余垃圾排放地在满足法律法规及环保要求的前提下,可以探索厨余垃圾就近就地资源化无害化处置,减少厨余垃圾在产出地暂存所耗费的时间和空间。
“只要分好类,废弃物就有价值。”广州市政协委员徐强曾就建筑废弃物处理提出意见建议,本次调研期间,广州国际金融中心设置的建筑装修垃圾作业间让徐强“眼前一亮”。徐强表示,如今很多建材使用再生材料制作,这离不开前端就对建筑废弃物进行分类。一些奢侈品的原材料,也源自再生循环材料,可见垃圾分类在不断打造“新时尚”。随着垃圾分类的深入,国内有的城市已涌现出生产再生材料的龙头企业,他建议广州在做好垃圾分类工作的同时,构筑好完善好相关产业链条。
“希望这样的调研,多组织多举办。”广州城市矿产协会副秘书长阚志娟日常为不同单位开展垃圾分类宣讲培训工作。她认为广州市城管部门主办的垃圾分类调研活动,既丰富了宣讲培训工作中的案例素材,也为有意提升垃圾分类水平的单位提供了后续调研学习案例。
据悉,广州市、天河区城管部门将听取收集调研人员的意见建议。未来广州垃圾分类工作中出现的“新时尚”,有可能在大家的意见建议中产生。
采写:新快报记者李佳文 通讯员成广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