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汽大众被曝将关闭其中国工厂,主要生产帕萨特和斯柯达车型的南京工厂首当其冲。对此,上汽大众回应称,生产基地调整是必要的经营行为。
然而,官方澄清依然难挡外界猜测,毕竟其巅峰不再,并已出现走下坡路的趋势。而这背后,无不与传统燃油车份额被新能源车侵蚀、品牌电动化转型慢、过往明星车型优势不再等因素相关。
不过,有业内人士称,尽管目前上汽大众面临诸多困难,但依然有其优势,若运用好不排除重回巅峰的可能性。
南京工厂被曝“关闭”
上汽大众回应:正常运行中
日前,有知情人士向媒体透露,上汽大众或将在明年关闭南京工厂,以应对燃油引擎汽车需求的放缓,南京工厂的部分员工将被通知搬迁到上汽大众仪征工厂工作。
与此同时,该消息人士还透露,浙江宁波一家制造斯柯达车型的工厂也已闲置数月,正在考虑关闭,并调整斯柯达的品牌战略。
不过,关于南京工厂关闭的具体“转移时间表”,该人士表示官方还尚未有明确的时间,同时指出,该工厂后续是完全关闭还是出售,官方同样还没有具体的方案。
记者了解到,上汽大众的南京工厂主要负责生产帕萨特及斯柯达品牌旗下多款车型,年产能达到36万辆。去年,上汽大众官宣其位于上海安亭的第一工厂将永久关停时(工厂主要生产大众Polo、斯柯达晶锐等小型车,其产能合并至仪征工厂),市面就有消息称上汽大众将关闭南京工厂的消息,更有南京工厂的员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南京工厂的地皮在2025年到期了就会关停。
对于关闭南京工厂的消息,上汽大众对外表示,企业对生产基地做出调整,是正常且必要的经营行为。基于市场需要和产品规划,上汽大众未来有很多新产品要推出,包括全新的燃油产品和新能源产品。基于全新产品型谱,生产基地也要作相应的规划。
上汽大众还称,目前南京工厂的一切生产工作都在正常运行中,同时帕萨特全系车型产能充足,生产、销售一切正常。
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缓慢
但依然有机会重振雄风
企业对生产基地做出调整是正常且必要的经营行为,但为何要调整,背后又有什么样的动机呢?
近年来,国内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让传统燃油车的市场份额有了明显缩减。在这样的背景下,过去一直以燃油车为“当家花旦”的上汽大众,势必会受到冲击。
记者注意到,在2017年、2018年、2019年的时候,上汽大众年销量还超200万辆。但到了2020年,上汽大众的销量就开始呈下滑的趋势。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3年,上汽大众销量分别为150.55万辆、124.2万辆、132.08万辆和121.5万辆,同比增长-24.79%、-17.5%、6.35%和-8.01%。
至于今年前8个月,上汽大众销量达67.81万辆,同比下降4.81%。这无疑预示着上汽大众年销量破200万辆的巅峰期已经过去,甚至掉出乘联分会统计的汽车厂商年销量排行榜前三名的位置。
产能方面,上汽大众也存在利用率不足的问题。从上汽集团2023年的财报来看,其设备年产能为208.8万辆,但实际产量仅有120.2万辆,这意味着产能利用率只有58%。今年前8个月,上汽大众产能利用率为49.13%,基于此,如果上汽大众不改变当前产销水平,全年将有超100万辆产能处于闲置状态。
当下,汽车市场卷配置、卷价格、卷技术,以智能化为核心的下半场正在加速到来。尽管上汽大众对此已经有改变、有布局,但其电动化、智能化转型仍难以跟上行业发展步伐。
经济学家新金融专家余丰慧认为,目前上汽大众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市场需求变化,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崛起,导致传统燃油车市场萎缩。此外,品牌老化、竞争加剧和产能过剩也是其面临的重要挑战。不过余丰慧也谈道:“尽管面临诸多困难,上汽大众依然有其优势。首先,它在中国市场有深厚的品牌基础和广泛的用户群体。其次,公司在技术研发和生产制造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技术实力较强。此外,它拥有庞大的经销商网络和稳定的供应链体系。”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也认为,上汽大众可以依赖自身这些优势通过一些策略进行破局,比如加强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推广,以适应市场转型的需求;利用其在燃油车市场的领先地位,逐步过渡到电动化和智能化;加强与本土科技企业的合作,提升产品的智能化水平;优化生产基地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持续进行成本优化和供应链管理,保持价格竞争力等。
至于上汽大众能否重回巅峰时期,余丰慧认为并非不可能,但需要在多个方面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和创新。只要抓住新能源和智能化的发展机遇,灵活调整战略,逐步恢复市场竞争力,上汽大众仍然有机会重振雄风。
柏文喜也表示上汽大众是有可能重回巅峰的,其“油电同进”战略,以及与奥迪的合作开发智能数字平台,都是想要重回巅峰的重要举措;当然这还不够,还需要采取更积极有效的策略来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变化。
采写:新快报记者 罗晓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