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9月27日,广州海事博物馆新展《百年广州港与城》正式向公众开放。展览由广州市黄埔区文化广电旅游局指导,广州海事博物馆、广州港集团有限公司、迪士普音响博物馆主办,广州双鱼体育用品集团有限公司、广东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黄埔街道办事处协办,广州港引航站支持。
展览以时间为轴,通过大量见证港口与时代发展的相关展品,讲述一百多年来,现代广州港从构想到建设的过程以及港口的发展对城市规划布局与人民生活带来的影响。
第一篇章“问道:民国时期的广州港与广州城”,该部分以1919年孙中山在《实业计划》中提出要在广州黄埔建立“南方大港”的宏伟蓝图为起点,回溯了现代广州港口从计划、选址到规划、初步建设的过程,珠江沿岸内港码头群的兴建,与黄埔港共同形成了广州近代港口体系。通过民国时期的相关文物,观众可以了解到现代黄埔港的初步建设,对港口服务部门的建设、百货商店的发展的促进,以及对城市交通的更新、民族工业迅速崛起的影响。
港务人员的安全作业证、装卸机械临时驾驶执照、《海上避碰章程通俗问答》……第二篇章“探索:建国初期的广州港与广州城”,通过一系列向这一时期港口相关工作人员征集而来的历史资料,展示了新中国成立后,老一辈如何克服重重困难,重焕广州港的生机的生动图景。伴随着1950年黄埔老港的大规模扩建和1973年黄埔新港的建设和1975年的投产,广州港口的建设逐步恢复,并向黄埔新港转移并带动广州的城市建设向东拓展,交通、人口和相关产业也随之转移。展览中还重点讲述了中国商品在广交会上走向世界的历程。
第三篇章“逐梦:改革开放以来的广州港与广州城”以改革开放后广州的港口和城市建设为主要内容。港口建设重点逐渐南移至广州港,黄埔港和内港业响应转型升级,逐渐形成了包括黄埔港区、新沙港区、南沙港区和内港港区的四大港区布局。与此同时,城市发展也从“云山珠水”走向“山城田海”。在这一部分,可以了解到华南最大的综合性主枢纽港和集装箱干线港的建成过程,体会到现代港口为生活带来的改变。
在第四篇章“展望:建设海洋强省 加速蓝色崛起”中,可以看到广州如何抢抓机遇,向海谋局;如何让历史悠久的千年商港,在以南沙港区为核心,黄埔新港和新沙港区为重点,内港港区与各内河港区为补充的港口发展格局下,拥抱世界、迎接未来。
记者发现,展览当中还有不少的“惊喜”,除了四大篇章之外,展览中穿插的八个故事场景也十分生动:“孙中山撰写《实业计划》”“李文邦编制《黄埔港计划》”“‘船舶载来南国春’水上迎春花卉运输”“‘双鱼’乒乓球与南海神庙”“港口将我们联系在一起”“广交会”“新时代港口装卸”等八个故事性极强的场景,让观众在熟悉的场景中找到共鸣、融入展览,在“接地气”的氛围中了解广州港与广州城的发展。
为了让观众更轻松地形成对港口的认识,一进入广州海事博物馆负一层,便可通过一系列的互动展项了解了港口的运作流程:操作翻转装置认识航标灯;在驾驶互动中体验躲避礁石、了解引航员工作;动手归类船只,识得不同功能锚地的作用;化身“海关工作人员”,区分货物是否可以入境……
出口处的儿童活动区,专为12岁以下青少年设置。整体采用儿童绘本的风格,小朋友可以换上小小的工作服,通过墙上的互动翻板装置等了解“旗语”和船舶的小知识,还能动手搭建一艘货轮、用不同材料建设自己的港口。绘本区则准备了关于海洋、港口与船舶的相关绘本,家长可以跟孩子一起在此处阅读。
文图:新快报记者许婉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