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9月27日,广州海事博物馆新展“遇见黄东:一个清代广州‘事仔’的大世界”正式向公众开放。展览由广州市黄埔区文化广电旅游局指导,广州海事博物馆、美国橡泉园林图书馆主办,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协办,广州市瑞丰茶文化博物馆支持。
展览以200多年以前一个被外国人雇佣的“事仔”(小厮)的视角,和戏剧的形式,在“特别的商人”“艰难的旅程”“远方的奇遇”三幕情节中,上演了一场黄东在广州十三行遇到布莱克、远赴英国、在英国的见闻等精彩的情节,讲述了其在18世纪中外贸易和文化密切交流时期所经历的故事。
小人物见证大时代
第一幕“特别的商人”交代了布莱克与黄东遇见的时代背景。一张写有“黄遏东”字样的手稿,揭开了故事的序幕:繁忙的十三行,一个从英国远道而来的外国商人、植物学爱好者布莱克在广州十三行雇佣了一个当地的小厮——黄东,为自己服务并在其帮助下完成了大量植物画。第二幕“艰难的旅程”,讲的是雇主布莱克因病去世后,黄东将雇主所画的植物画带回英国的经历。从十三行商馆区到黄埔港,经浩渺无际的印度洋与大西洋,黄东踏上了大洋彼岸未知的土地。 第三幕,是黄东在英国的所见所闻。
展览当中,悉数呈现了布莱克家族、麦秀与黄东共同完成的植物绘画作品和手稿,中西绘画风格在此碰撞与融合。策展团队还通过场景还原、数字化角色扮演等手段,与观众一同走进18世纪的广州与英国,亲身体验黄东与布莱克的交流互动。
植物画背后隐藏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繁荣图景
据介绍,18世纪是中国之外的世界急剧变革的时期,通达全球的贸易网络日趋繁荣,全球史的发展迈入了新的阶段。通过广州这个窗口,中国得以参与到这些影响深远的变革中,成为了中国在经济和文化层面与世界接轨的关键节点。遗憾的是,由于历史记载的局限性,那些在中外贸易和文化交流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普通人却长期被忽视。随着近年史学研究视野的转向,越来越多证据表明,正是活跃在广州口岸的这些平凡的小人物,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以及对知识的渴求,为广州对外交流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他们所展现出的开放、包容与探索的精神,不仅是广州对外贸易持续繁荣的推动力,更为后来广州成为改革开放的先锋,发出了时代的前奏。“遇见黄东”展览,力求展现18世纪广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繁荣景象,以及中西文化交流的深厚底蕴。
采写:新快报记者许婉婕
通讯员:海博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