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广州影博会于9月27日到29日在广交会展馆举办,28日,《中国电影产业影响力数据课题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广州影博会上发布,该报告认为,过去的2023年,中国电影产业已恢复近九成“功力”。
在广州影博会举行期间,中国电影家协会影视产业促进与投资委员会、中国电影产业影响力大数据课题组、广州电影产业博览交易会等单位联合推出《中国电影产业影响力数据课题报告》。报告呈现了2023年度中国电影市场的票房、区域、院线等多维度数据,同时发布18份详细数据表,涵盖票房影响力电影、区域、院线及港台电影、进口电影等,采用“四位一体”指数评价模型,为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提供科学数据支持。
该报告认为,中国电影产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票房收入不断攀升,增长速度远超全球其他市场,表现乐观。过去的2023年,中国电影产业已恢复近九成“功力”。经过一系列政策利好调整,电影产业正在复苏,同比增长82.64%,恢复至2019年的85.45%,总票房达到549.15亿元,全国院线14395家(年内新增影院857家)。值得关注的是,下沉市场(即位于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地区的消费群体)蓬勃成长,三四线城市年度票房双双突破100亿元,观影人次占比已达40%,恢复度高,乡镇影院数量进一步增加。
此外,课题报告指出,2023年有四部影片票房破30亿元,均为国产影片,年度冠军《满江红》票房收入高达45.45亿元,“国产电影占据主导,总票房占比为83.77%,”本项中国电影产业影响力数据课题研究还认为,“在中国电影产业中,互联网平台的电影投资力量和制作力量的兴起加快了电影生产力,正在占据主导地位。”2023年票房超过1000万元的影片中,互联网企业参与投资的影片占比为54%,较2022年互联网企业参与电影出品占比48%有所增长,参与投资影片的数量和频次也有增加。
29日,在广州影博会活动现场,中国电影家协会影视产业促进与投资委员会驻会副会长兼执行秘书长向阳,代表中国电影产业影响力数据课题研究成员接受了专访,“揭秘”18份描绘中国电影产业影响力的“年度数据表”,“解密”中国电影产业布局和行业发展的“数据智囊”。
采写:新快报记者 梁燕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