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记者罗晓彤报道 日前,有相关媒体报道称,马自达计划在中国投资2000亿日元(约97.68亿元人民币),用于推动自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在中国市场的发展,而这笔投资将涵盖该公司研发、生产及销售等环节。
然而,随着该消息一出,业界就有探讨马自达此时砸重本会不会为时已晚的声音传出。不过,就目前来看,此番马自达愿意斥巨资在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其自身发展所需,也符合当下市场发展趋势。
要知道,曾有“东瀛宝马”之称的马自达,如今在中国市场也是处于产品竞争力不足、销量连年下滑的境地。2021年,“南北马自达”合并,马自达在华仅有长安马自达一家合资公司,但长安马自达的销量也不尽如人意,2021年-2023年销量分别为18.4万辆、10.81万辆、9.7万辆,一年不如一年。彼时,中国的汽车市场因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正在弯道超车,新能源的渗透率从2021年的14%发展至2023年的33%,很显然马自达与其他合资品牌一样,还不能牢牢抓住这一机遇,难逃急需求变的命运。
长安马自达执行副总裁邓智涛日前表示,长安马自达将从今年起,每年至少在中国市场推出1款新能源车型,不断扩大轿车、SUV的细分市场覆盖,拟于2027年实现新能源车型销售占比达到90%,年产销量达到30万辆,成为合资新能源“第一品牌”。
记者同时注意到,近期长安马自达还发布了合资新能源首个纯电技术架构——“驭电智行”架构,能够提供“BEV超级纯电”及“REEV无极增程”两大动力模式,其中纯电动力支持600公里级CLTC工况续航,增程动力实现1301公里的实测续航,而纯电车型所搭载的骐骥电池15分钟可将电量从30%充至80%。
对此,知名品牌定位专家詹军豪认为,马自达斥巨资发展新能源汽车,主要是全球汽车行业的电动化趋势日益明显,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拥有巨大的潜力,对马自达而言具有多重好处,比如通过加大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投入,马自达能够加速其电气化转型,提升品牌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甚至可以借助中国市场的成功布局,为马自达带来巨大的市场机遇和增长潜力;同时,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符合全球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有助于提升马自达的品牌形象和社会责任感。
虽有利可图,但会不会为时太晚?在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看来,这事仍存在不确定性。一方面,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不仅有国内品牌如比亚迪、蔚来等的崛起,还有特斯拉等国际巨头的强势布局。另一方面,马自达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积累和市场经验相对有限,需要加大研发投入和市场开拓力度,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也认为,马自达此番战略布局展现出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坚定信心和决心,但能否赶上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晚班车并吃上红利,还取决于多个因素的综合作用,如市场竞争格局、技术创新速度、消费者需求变化等。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并非只有马自达要斥巨资推动自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在中国市场的发展。记者注意到,在不久前的2024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奔驰、宝马、大众三大德国汽车制造商高管也均透露,愿意加强与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合作,与中国新能源汽车一同发展。其中,奔驰表示将对新的技术进行百亿投资,部分投资将用于中国市场。
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吸引力巨大,并展现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创新能力,这也预示着未来全球汽车市场将更加注重与中国市场的合作与共赢,而这也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国际合作机会和市场拓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