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永华
驻湛江市麻章区湖光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员、那柳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派出单位:广州市卫生健康委辖广州市皮肤病医院
2024年10月14日 星期一 晴
值此新中国成立75周年国庆佳节,帮扶干部们积极行动,纷纷向困难家庭伸出援手,以真挚的爱心助力他们踏上幸福生活的征途。作为驻湛江市麻章区湖光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一员,以及那柳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我陈永华,代表广州市卫生健康委辖下的广州市皮肤病医院,也积极投身于这一场充满温情与希望的帮扶行动之中。
教育力量:亲子共成长
国庆佳节的次日,金秋时节,气候宜人,丹桂绽放其芬芳。儿子和妻子坐动车来探望我了。
在湛江西站的人来人往中,我立马辨识出了自己可爱的孩子,他也同时认真地观察着我那被阳光雕琢出的深邃肤色,随后道:“爸爸,您看起来晒黑了。”此言入耳,我内心涌动着难以言喻的满足与喜悦,意识到了儿子已在不经意间成长,学会了关怀与体贴他人。
自离家投身乡村振兴工作以来,我在多次电话交流中,向儿子强调珍惜眼前宝贵时光、勤勉向学的重要性,期许其能成长为对社会具有积极贡献的栋梁之才。我时而给他分享自己在乡村工作中所接触到的诸多亟待援助与关怀的农村家庭之现状,此举激发了儿子强烈的共鸣与关注,多次表达渴望能亲自深入了解并助力这些家庭。
百姓故事:困难却不挠
在10月3日的晨曦之中,伴随着满心的期待与温情,我的儿子早早便起身,与我一同并肩踏上了前往乡村的小路。
走访慰问的第一站是一个由曾罹患重度抑郁症的母亲独自抚养两个小学生的家庭。步入屋内,可以观察到生活环境颇为简朴。尽管生活条件艰苦,但孩子对知识的热切追求与向往从未减退。随后,我们为他们送去了大米、食用油以及牛奶等生活必需品,孩子们的脸上随即绽放出纯真而满足的笑容。
随后,我们驱车前往村内第二户人家进行探访与慰问。步入其门,只见一位年迈的父亲正陪伴其罹患一级脑瘫、年约二十岁的儿子。两人并坐于桌旁,共同观赏京戏表演,氛围温馨而和谐。遗憾的是,孩子的母亲已于三年前因病离世,自此以后,父亲便肩负起全天候照料儿子饮食起居的重任。尽管生活对这对父子而言充满了不易与挑战,但父亲的居所却依旧保持着井然有序、清洁明净的面貌。面对此情此景,我的儿子感慨道:“我感受到了这位父亲自强不息、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以及他对生活的热爱与不懈追求。”我的内心亦被深深触动,对这位父亲所展现出的坚定信念与无私奉献感到由衷的敬佩,从而更加深刻地领悟到了父爱之深沉与伟大。
第三个家庭的故事同样令人动容。父母双方虽身有残疾,但他们育有一名就读于中学重点班、学业成绩斐然的女儿。众多热心人士纷纷伸出援手,资助其学业,寄望她能通过知识的力量扭转命运。我的儿子在目睹此情此景后,对我言道:“爸爸,这些人的生活实属不易,此次送温暖活动对我触动极大,它激励我不仅要勤奋学习,更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向身处困境的人伸出援手。”我心中暗自欣慰,身为乡村振兴的帮扶工作者,我深知肩上的重任:不仅要积极动员、凝聚更多爱心力量,为需要帮助的家庭与孩子们提供援助,更要努力营造一种温馨、关怀的社会氛围,让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来自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与关爱。
振兴之路漫漫,其修远兮
在湖光地区,我们身为帮扶干部,肩负着重要使命,致力于开展帮扶工作。我们深知,帮扶工作的基石在于物质的援助,这是保障受助群体基本生活需求的必要条件。同时,我们亦将引领思想作为工作的方向与目标,坚信通过启发与引导,能够为他们指明发展的出路。此外,传递文化更是我们工作的精神核心与血脉传承,旨在弘扬优秀文化,促进乡村社会的全面发展。
我们明确,帮扶工作的目标不仅仅局限于村庄的物质改善,更在于育人。通过教育与培养,我们希望能够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实现自我发展与提升。
展望未来,我将进一步深化对乡村的调研与走访,力求全面了解乡村实际情况,为制定更加精准的帮扶措施提供有力支撑。我将积极担当乡村振兴的参与者、组织者和实践者,与乡村人民并肩作战,共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事业的蓬勃发展。
在乡村一线,我将全身心投入,不仅驻身于乡村,更要驻心于乡村,将责任与使命牢记于心。我将努力做到下得去、融得进、干得好,与乡村人民打成一片,共同面对挑战,分享喜悦。
同时,我将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加强与其他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探索乡村振兴的新路径、新方法。我们坚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乡村全面振兴事业必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