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10月17日,“黄埔教师书院系列之黄埔区小学教师科学素养及教学能力提升”专题培训在广州开元学校(西校区)举行。活动上,与会嘉宾共同见证了黄埔区科学教育教学系统试点启动。
据介绍,黄埔区探索将人工智能从“工具”变为“伙伴”,创新教学范式。本次活动启动“讯飞美丽科学教学平台”,并就该平台赋能教学应用场景进行公开课展示、现场研讨与培训。
音乐教师王琪借助“美丽教学平台”,对《声音是怎么产生的》一课进行创新课例展示。该课例将音乐与科学巧妙融合,探讨了声音的科学原理及其在乐器中的应用,展现了跨学科教学的创新实践。“音乐学科中蕴含的科学原理,如声音的高低、强弱等,与乐器的物理机制紧密相关。”王琪介绍,这节课是音乐与科学跨学科融合的一次尝试,把智能平台引进课堂当“助教”,让师生借助AI划词百问、AI虚拟问答等应用进行探究与交流,也能通过“大模型”加持教学,增加课堂趣味性。
评课环节,广州市黄埔区教育研究院中学教研室副主任,国家科学教育实验区特色课程项目负责人,正高级物理教师翁宗琮表示,本节课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观察力、好奇心和初步科学探究能力的目标。通过生动的实验演示和互动问答准确传达了科学知识,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
黄埔区教育研究院书记、院长,特级教师陆优君对黄埔区下一阶段科学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他表示,各学校要加强实验教学,并开展精品课程和自制教具的评选活动。“黄埔区将通过理论和实操培训,培养理科专家型教师,选拔跨学科科学教学骨干,并建立名师工作室。”陆优君说。
活动上,与会嘉宾共同见证了黄埔区科学教育教学系统试点启动。黄埔区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该试点的启动标志着黄埔区科学教育工作进入新阶段,期待试点项目为黄埔区科学教育注入新活力,助力学生科学素养全面提升。
据介绍,近年来,黄埔区依托区域优质科技资源,在全市率先推出校园“院士工作室” ,举荐10位院士、高层次人才担任校园“第一科学导师” ,创建市、区级人工智能课程实验学校92所,省、市科普基地39个,不断引领青少年喜爱科学、崇尚科学,助推黄埔教育高质量发展。
采写:新快报记者邓善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