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10月25日 ,2024年《岭南科学论坛》系列活动——2024年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碳达峰碳中和发展论坛在广州举行。
本次论坛由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指导,广东省节能工程技术创新促进会等单位主办。论坛围绕石油和化工行业碳达峰碳中和发展目标,聚焦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降碳和碳达峰碳中和领域研发应用、相关政策、要求、路径、通用节能、低碳、节水技术等展开技术交流,面向产业链条不同环节的石化企业,推广节能降碳技术和氢能产业技术应用示范案例,助力石化企业加快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石化产业规模将超过2万亿元
石化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和支柱产业,经济总量大、产业链条长、产品种类多、关联覆盖广,关乎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绿色低碳发展、民生福祉改善。
广东省是我国规划的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也是国内石化和化工产业增速最快、石化产业规模和石化产品消费量位居全国前列的省份,是节能低碳产业发展较快的区域。《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逐步形成粤东、粤西两翼产业链上游原材料向珠三角产业链下游精深加工供给,珠三角精细化工产品和化工新材料向粤东、粤西两翼先进制造业供给的循环体系。到2025年,石化产业规模将超过2万亿元,打造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绿色石化产业集群。
广东省节能工程技术创新促进会理事长马晓茜致辞表示,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引导,行业内对节能降碳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广东省围绕绿色石化战略,推动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为全国石化化工产业的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据马晓茜介绍,在技术创新方面,大容量余热回收高温工业热泵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泵产品在化工领域更新改造中对能效提升的助力,为行业提供了有效的余热余能利用、节能和能效提升解决方案。
据了解,广东省立足沿海石化产业带,打造“一带、两翼、五基地、多园区协同发展”特色产业布局。2023年,全省石化行业共有规上企业9859家,约占广东省工业规上企业的14%,石化产业营业收入持续增长,2023年营收19519.2亿元,占广东省工业规上企业营业收入的10.5%。
推动重点领域和重点用能单位能效提升
中国化工节能技术协会高级专家贾奕宸分享了《“双碳”目标下我国石化化工行业发展现状及节能降燥路径选择》。他提到,近年来,主要石化产品产能产量快速增长,市场供应能力不断增强,较好地支撑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大量投资投放到大宗基础原料及中低端化学品,且产能集中释放,导致行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凸显,结构性矛盾加剧。
贾奕宸表示,能源消费方面,行业能源消费增速趋缓但总量较大,未来节能提效压力很大。碳排放方面,根据行业数据测算,2023年石化化工行业碳排放总量达14亿吨二氧化碳以上。他指出,“双碳”目标下,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障碍,包括如何满足经济社会对石油和化工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行业转型发展仍需要一定时间的过渡期、如何处理好产业存量和增量之间的关系等。对此,他建议推动技术创新与示范项目建设。针对石化化工行业绿色低碳转型迫切需求,推动基础性、原创性、颠覆性技术研究。同时,建议推动节能监察与节能服务水平提升,推动行业标准体系建设,并加强节能降碳工作宣传力度。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材料工业处处长李敬斯以《广东省绿色石化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为题,分享了绿色石化集群发展成效、优势和发展机遇和下一步工作措施。他指出,石化产业营业收入持续增长,比如,2023年营收19519.2亿元,同比增长2.9%,占广东省工业规上企业营业收入的10.5%。下一步,广东将重点从延链补链强链、做大做强平台载体、项目跟踪服务、创新平台建设、提升发展水平五方面着力,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
广东省能源局节能处处长王文君带来《广东省重点领域能效提升和大规模设备更新支持政策》主题分享。她说,广东省推动重点领域和重点用能单位能效提升。主要目标为,完成全省5000吨标准煤及以上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审计和能效诊断工作;完成60%以上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监察,建立重点用能单位能效清单、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项目储备清单。2025年,全省能耗强度累计下降14%;实现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监察全覆盖,持续完善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项目储备清单。
采写:新快报记者陈慕媛 通讯员科记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