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11月2日,以“嗨,科学——好奇探索未知,科学连接未来”为主题的“中国科学院第七届科学节2024广州专场”在华南国家植物园举行。
在广州和西安设置专场
现场颁发了“中国科学院科普进校园湾区百校行”优秀组织奖。广州专场活动通过科学展览、实景模型、科普报告、科学文艺汇演、科学实践等形式,吸引了24家参展单位参加。其中,16家中国科学院院内外机构带来多个特色展品、节目和实践活动,让公众近距离感受科学的魅力。
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副院长、分党组成员孙龙涛致辞表示,科学的进步不仅依赖于科研人员的智慧和努力,更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作为科技“国家队”成员,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高度重视科普工作,积极推进实施“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计划,发挥科教资源丰富、科研设施完善的优势,促进科教融合,使中国科学院丰富的科普资源服务于面向公众的科学教育,让公众近距离感受科学的魅力。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党委书记、副主任魏平致辞指出,历代“华植人”秉承“根植华南、家国天下”的理念、情怀,潜心于科学研究、专注于植物保育,取得丰硕的成果。同时,华南植物园也一直致力于科学普及和自然教育工作,在科普人才队伍培养、科普活动开展及自然教育课程研发等方面坚持探索、不断创新。
中国科学院科学节是中国科学院自2018年起打造的面向社会公众的大型科学嘉年华活动,主场活动设立在北京,今年在广州和西安分别设置了专场,融合区域科研院所特色,推出系列精彩活动。广州专场活动由中国科学院主办,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承办,围绕“节目+节日”两大特色,注重科学与文化、艺术的充分融合,共设置“嗨剧场”“创新展”“零距离”“创工坊”“科学之美”“科学与中国”之夜、“科学教育沙龙”七大板块。
其中,“嗨剧场”以科学文艺展演为主,主要有才艺节目表演、科学实验、非遗文化展示等多个节目,将科学知识与多种艺术形式相结合,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示科学的魅力和科学家的精神风貌,激发公众对科学的兴趣。
“创新展”板块集中展示各研究所的最新科研成果,如单人喷气飞行背包、波浪能发电装置南鲲号等,通过实物和模型展示,让公众体验前沿科技。此外,广东实验中学、广东广雅中学、广州协和学校也受邀参展。
参观珍贵植物标本
“零距离”板块,带公众探秘华南植物园标本馆,了解一线植物学家的工作日常,参观馆藏的珍贵植物标本,感受严谨治学的科学家精神;“创工坊”板块以科学实践和科普互动为主,通过新能源实物和模型展示,互动科普游戏,和“魔术可乐”“大象牙膏”等科学实验,让公众体验科研工作的有趣一面。
此外,“科学之美”板块展出100多幅精美的科学图片、植物科学画、粤港澳大湾区常见蝴蝶图鉴和手绘环境地图等内容。“科学与中国”之夜板块,联动多个研究院所,开展夜游华南国家植物园、夜观森林、探索海洋和探秘微生物等系列科普活动,激发孩子对自然科学的好奇心,增进亲子感情。
而“科学教育沙龙”板块围绕粤港澳大湾区科学教育工作的开展、科学教育平台及资源的整合协同、科普产业化等展开讨论。来自广东省、广州市教育主管部门、科学家、教育专家、科普专家及产业工作者的广泛参与。
值得一提的是,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借助本届科学节的平台,联合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和广东省林业局,共同发起“和自然为伴 与科学同行”基于自然教育的公民科学行动,通过带动社会公众参与到科研数据的记录中,促进科学与自然的融合,深化科学教育融合自然教育的鼎湖山模式,为广东省高品质自然教育工作提供新思路、新方式和新样板。
采写:新快报记者陈慕媛 通讯员张荣彬 何锦燕
摄影:新快报记者龚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