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11月18日,南粤学院(暂定名)项目动工仪式在江门恩平市举行。该项目位于江湛铁路恩平站附近,由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下称“北理珠”)迁址转设而成,是一所民办普通本科高等院校,规划可建设用地面积约3500亩,计划总投资超100亿元,规划在校生规模3.6万人,预计2026年开始招生。
广东省原副省长、广东省教育基金会理事长雷于蓝,广东省民办教育协会会长赵康,广州南方学院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汤涛,江门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周佩珊,广东省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谭炳才,五邑大学副校长陈文华,恩平市委书记黎沛荣等出席动工仪式。恩平市委副书记、市长赖惠镇主持。
北理珠于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2009年,深圳市光大策略投资有限公司作为社会举办方,与北京理工大学合作办学。该校获评国家级、省级、市级优势学科专业25个,与国(境)外72所高校签署了交流与合作协议,培养了近8万名优秀毕业生,是全省独立学院唯一一所招收培养民航飞行员(飞行技术)的院校。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独立学院转设工作的实施方案》,提出了“转为民办、转为公办、终止办学”的转设路径。作为独立学院,北理珠需要按照教育部规定完成转设。迁址恩平,意味着该校选择转设为普通民办本科大学。
百亿民办大学项目为何落户江门恩平?
据介绍,由北理珠迁址转设为的南粤学院是全国第二所校本部设立在县级市的高等本科院校。建成后,学校将结合地方产业发展,开设智能制造、航空、信息、经管、法律等相关学科专业,强化国际交流合作,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具有侨乡特色的高等教育品牌,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智力支持。从选址位置来看,南粤学院宗地地处恩平市发展大道,毗邻深湛高铁恩平站、锦江国际新城(恩平CBD),意味着学校建成后,师生家长乘高铁到恩平站,步行500米、5分钟内即可到校;未来3年内,50多分钟即可直达建成后的高明机场、阳江机场。
“一所崭新的优质民办本科高校将在江门恩平诞生,这是广东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新项目——独立学院迁址转设‘一生二’,珠海校址转为公办的北京理工大学珠海校区;作为独立学院的珠海学院迁址转设,落地江门恩平,是我省高等教育发展、结构优化的一个新亮点。”赵康说。
相较于珠三角的广佛肇、深珠莞,江门的高校数量偏少,本科院校只有1985创建的公办五邑大学,四十年后才迎来第二所本科院校,在广东教育发展的情势下,这样一个百亿级的民办本科项目为何落户恩平?“高校及其集群是城市向上的重要力量。”广东省民办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张耀荣表示,作为独立学院的珠海学院迁址转设,落地江门恩平,将为城市发展助力添彩。
恩平历来也有着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歇马举人村明清时期共培育出670多位功名人士。近年来,恩平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大决心、大手笔、大投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恩平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提出,加快推进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迁址办学工作,打造具有侨乡特色的县级高等教育品牌。
近年来,恩平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成功入选广东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连续两年本土培育出多名“清北”学子,近3年社会各界共募捐5000多万元支持教育办学。
南粤学院项目负责人王韬光介绍,学校一期将建设图书实训楼、基础教学楼、餐厅、学生宿舍楼、行政服务中心和学生活动中心等。“项目首期建设用地约1011亩,第一阶段约509亩,预计明年3月封顶,7月交付使用;第二阶段约502亩,预计明年4月开始建设,2026年6月建成使用。”
校地双向奔赴 共促教育高质量发展
“恩平市委、市政府重视教育,发展教育有魄力。”王韬光坦言,恩平是中国著名侨乡,是大湾区通向大粤西的重要节点城市,区位条件优越,生态环境优美,人文环境开放包容,营商环境便捷高效,校地牵手将带来增量。
南粤学院落户恩平,是一次互融互促的“双向奔赴”,是气质相投、战略相向、未来相携的共赢牵手。“为了激励恩平学子,我们与恩平达成协议,对于考入南粤学院的恩平户籍全日制本硕生,可享受学费减免政策。”王韬光表示,“我们将坚持公益性办学,承诺永远不分红,所有办学结余全部用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校园建设方面,南粤学院项目将由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四院主持设计,由中建五局华南分局建设。“学校将以‘大学小镇’为设计理念,依托高校科研与企业实践紧密结合,依托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把生活和学习组团依山就势布局,形成山环水抱的规划格局,培育创新人才,孕育全新城市形态。”项目设计方、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江立敏说。
王韬光表示,建成后的南粤学院将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计划聘请院士担任转设后学校的首任校长,引进百名博士或高级职称教师;学校将通过引进高水平教师队伍,确保高水平教学质量,建设成一所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教学型大学。
南粤学院在江门恩平办学是机遇亦是挑战。今年是恩平撤县设市30周年,北理珠迁址恩平转设办学,南粤学院建成后,将成为恩平市第一所全日制本科大学,填补恩平市高等教育的历史空白,开启该市教育事业发展的新篇章。“未来办学上,南粤学院要立足“百年大计”,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在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上做足功夫、做出亮点;应高度重视师资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打造南粤特色的高等教育品牌;充分发挥地缘优势,调动海外侨胞力量,为湾区建设作出独特贡献。”赵康说。
采写:新快报记者 陈钰涵
图片: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