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1月30日)9时30分,天津市第一殡仪馆滨河厅外,叶嘉莹先生告别仪式开始前,前来送别的各界人士排着百米长队,大家胸前佩戴白花,送叶嘉莹先生最后一程。
上海音乐学院指挥专业学生王久志告诉记者,他听过叶先生网课,半年来几乎每天晚上都听,既能欣赏传统诗词的纯美,又能化解现实生活中的内心焦灼。他昨天晚上从上海坐动车,早晨到达天津。千里迢迢赶来,就是为完成自己的一个心愿。
同样从上海赶过来的一位女士,儿子是叶先生的学生,现在不在国内,她连夜赶来代儿子送别叶先生,以感谢培养之恩。
李世源来自安徽,也是昨夜坐火车专程过来的,早7点就到了殡仪馆。孩子3岁的时候,李世源买了叶先生的《给孩子的古诗词》,逐篇逐句和孩子一起学,还通过二维码倾听了叶先生用古音诵念诗词,对孩子国学启蒙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叶先生仙逝,他特地赶过来,买了一本新书,以此表达对叶先生的感念。
来自郑州外国语学校的高二学生张梓烨,曾参加过央视《2022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录制。他告诉记者,自己这次是在家长的陪伴下,坐高铁专程来南开大学吊唁叶先生。11月29日下午他去了南开大学逸夫图书馆,在叶先生的灵堂前吊唁。30日一大早,他又来到殡仪馆,参加叶先生告别式。
60多岁的天津市民曹女士,她是退休后上老年大学接触到古典诗词,听过叶先生一位学生讲述叶先生的诗词赏析课程,“虽然我没有见过叶先生本人,但通过读她的书,透过听她的学生的课,对叶先生的诗词阐释魅力深深感染。我感到自己的生命都变得宽广很多。虽然我自己可能在诗词上做不出什么成绩,但我可以把这份热爱传承给我的儿孙辈。总之,感谢叶先生。今天,我肯定要来送叶先生。”
11月24日,南开大学讲席教授、中华诗教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华古典诗词研究专家叶嘉莹,因病医治无效,在天津逝世,享年100岁。
叶嘉莹先生以中国古典诗词研究为终身事业,始终坚持弘扬中华诗词教育传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数十年教学生涯中培养了大批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人才,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传承和发展作出贡献。她几乎捐献了个人的全部财产,以推动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与传承发展事业。
叶嘉莹先生的百年人生,见证了国家从离乱到兴盛的沧桑巨变,经历了去国怀乡、中年丧女的流离苦痛,一生如风暴中的竹子与细草,挺过风雨活得愈发坚韧。她以“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自况,更显出一位当代士人的俊逸与旷达。“一世多坚、寸心如水”的“弱德”精神,是她一生写照。
浓厚的家国情怀、勇毅的文化担当使她超越了“小我”,叶先生所追求与传递的是一种大美。她带领青年一代回望历史深处——那里有李白的故乡明月,也有辛弃疾的灯火阑珊,赤诚、热血、踌躇与孤寂都被深情地埋在诗中,成为中国人共同的精神家园。
“莲实有心应不死”。叶嘉莹先生常常漫步的南开大学马蹄湖畔的莲花落了,但只要诗词传到的地方,必将有新的莲花盛开。
来源:纵览新闻、封面新闻、津云、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