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晚,ST证通发布公告称,近日,公司及相关责任人收到深圳监管局下发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因2017年和2019年年报存在虚假记载,深圳证监局对公司处以400万元罚款,多位时任高管也一并被罚。实际上,自2015年“战略转型”以来,ST证通的业绩持续走低,已连续六年扣非净利润亏损。而2024年,公司更步入了“多事之秋”,不仅屡次被监管,股价也出现了腰斩。
多名高管曾请求减轻处罚
据悉,2017年10月17日至12月4日,ST证通子公司广州云硕与紫晶存储签订6份采购合同,约定向紫晶存储采购存储设备、管理软件等产品,合同金额合计2177.4万元
2017年11月1日、2018年8月23日,广州云硕分别与北京一点签订销售合同,约定将紫晶存储相应货物销售给北京一点,合同金额合计2648.14万元。
然而,上述采购、销售业务涉及的货物未真实交付,不具有商业实质。广州云硕的行为也导致ST证通2017年、2019年利润总额分别虚增507.7万元、84万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的13.78%、12.52%。
因此,ST证通2017年、2019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此外,ST证通2021年11月披露的非公开发行文件中使用了2019年财报数据,导致该非公开发行文件亦存在虚假记载。
对此,深圳证监局决定对ST证通给予警告,处以400万元罚款,并同时对多位时任高管进行了70万-200万元不等的罚款,处罚金额合计1070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听证及陈述申辩中,公司时任董事长曾胜强、时任副董事长许忠慈提出案涉违法行为已过处罚时效、一项行为导致两个违法后果应当择一处罚等理由请求减轻处罚;时任财务总监黄毅、时任广州云硕财务总监周军则以经济能力不匹配等理由请求减轻处罚,但证监会复核后均不予采纳。
ST证通成立于1993年,于2007年12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上市初期,ST证通产品为加密键盘、自助终端以及电话E-POS。但2015年起公司开启战略转型升级,目前公司业务涉及IDC及云计算、金融科技两大领域。
2024年以来公司风波不断
事实上,2015年的战略转型对ST证通来说并不算成功。当年,公司实现了营收和净利润的双增长,但之后,公司业绩就开始走下坡路。
2016年和2017年,ST证通先后出现了“增收不增利”和“营收净利双降”的情况。2018年—2021年间,公司连续四年扣非净利润亏损。而2022年和2023年,ST证通归母净利润也开始亏损,营收分别为12.25亿元、13.0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38亿元、-7204万元。
2024年对ST证通来说可谓“多事之秋”。2024年1月31日,公司发布了《2023年度业绩预告》,预计归母净利润为3000万元至4500万元。但到了4月27日,ST证通发布修正公告,将2023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调整为-6000万元至-8000万元。
由于公司业绩预告披露的2023年度预计净利润与经审计的2023年度净利润差异较大,且盈亏性质发生变化,深交所对ST证通、董事长曾胜强、财务总监程峰武给予了通报批评处分,并计入了上市公司诚信档案。
此外,4月30日,ST证通还被审计机构中勤万信出具了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和否定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相关公告显示,2020年ST证通向永泰晟建筑以工程款名义支付3998.7万元,截至2023年末,该笔款项一直挂在其他应收款中。中勤万信表示:“我们无法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确定该笔资金的最终去向,以及对各该年度损益的影响;同时无法判断其余额是否可以全部收回。”
由于公司近一年内被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ST证通自2024年5月6日起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股票简称也由“证通电子”变更为“ST证通”;9月5日,公司再因年度报告财务指标存在虚假记载,被叠加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今年前三季度,ST证通业绩继续下行,实现营收8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5681.5万元,同比下降335.08%。
在一系列负面事件的冲击下,ST证通股价也出现了大幅下跌。从2024年1月2日的收盘价10.37元/股,到11月29日的收盘价4.64元/股,年初至今股价已下跌超过55%。
■新快报记者 张晓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