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第45届国际新拉美电影节放映美国奈飞公司制作的《百年孤独》改编剧集首两集。
据了解,官方首映将于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举行,并在12月11日开始全球公映。
该剧集在哥伦比亚取景,被认为是拉美地区有史以来最富有野心的影视制作。遥远的马孔多,那些“关于禁忌爱情、对抗种种过去与诅咒的不幸故事”迎来首次影视化。
拉美历史上最昂贵的剧集
《百年孤独》改编剧集共16集,上部8集于11日在网飞(Netflix)上线,下部将择日播出。剧集由导演劳拉·莫拉(Laura Mora)和亚历克斯·加西亚·洛佩斯(Alex Garcia Lopez)在马尔克斯的故乡哥伦比亚拍摄完成,马尔克斯的儿子罗德里格·加西亚(Rodrigo García)作为执行制片人参与制作。
罗德里格·加西亚分享,父亲马尔克斯生前始终不愿意将《百年孤独》的电影版权售出,首先他不相信小说能被压缩成一部两小时甚至四小时的电影,其次他希望影视拍摄能够在哥伦比亚取景,并且以西班牙语来完成。
“网飞是最早证明人们愿意观看带有字幕的外语作品的公司之一,这一切似乎都不再是问题了。”五年前,当网飞联系罗德里格时,他觉得是时候将小说搬上荧屏了。
导演劳拉·莫拉表示,身为哥伦比亚人,这份工作既是荣幸也是挑战,“我们始终在努力理解文学与视听语言之间的差异,在影像中搭建出这部影响过整个世界的作品中的美感、诗意和深度。”
影片的马孔多场景搭建于安第斯山脉中一座名为伊瓦格的小镇。在接受《名利场》(Vanity Fair)采访时,导演加西亚·洛佩斯表示,和小说一样,剧集克制地运用对话,也不会像《哈利·波特》那样“当鬼魂出现时,会有光环,音乐也会响起”,这是对魔幻现实主义问题的回答:Netflix对浮华而昂贵的特效不感兴趣。
影视化是作品经典化的重要一步
《百年孤独》是马尔克斯最负盛名的作品,也被视为拉丁美洲文学的代表性杰作,小说讲述了虚构小镇马孔多与布恩迪亚家族的传奇故事,马尔克斯曾凭此获得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
这部剧集的发布在哥伦比亚国内引发了热烈响应,社交媒体遍布相关讯息,政府还专门为此组织了一条马孔多旅行路线。
南京大学西班牙语系主任张伟劼认为,身处视听文化的时代,《百年孤独》等拉美文学作品的影视化是巩固它们经典地位的重要一步,能够在文学圈之外吸引更多全球受众。
另一方面,拉美文化在整个世界文化中所占据的分量越来越重,“不光是文学,还有音乐、视觉艺术等,”张伟劼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指出,这与拉丁美洲的人口增长以及移民有关,“在美国,拉丁裔的移民越来越多,今天有很多重要的拉美作家也是在美国生活和写作,拉美文化首先在美国受到关注,进而推广到世界各地。”
而对于拉美与西方文化的关系,张伟劼认为,拉美文化有自己的特殊性,“不能说拉美文化完全是非西方叙事,其中有很多东西是和西方文化共享的,比如作为拉美文化核心的天主教,这本身也是西方文化里非常核心的一部分。”
对于《百年孤独》的剧版,张伟劼坦言,他会担心改编不合预期,让人失望。“博尔赫斯曾经非常刻薄地说过,《百年孤独》的前半部是完美的,后半部就不值得一看,如何让这部剧从头到尾都能吸引观众的注意,让他们愿意一直追下去,对导演和制作方来说,是比较大的挑战。”
拉美文学不只是马尔克斯
“《百年孤独》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奇幻的世界,经常有超自然的现象发生,同时,这就是对哥伦比亚现实的一种再现,而这种再现往往会采用一种夸张甚至荒诞的方式。”张伟劼说,虽然马尔克斯不愿被贴上“魔幻现实主义”的标签,但在外部视角看来,拉丁美洲确实是魔幻的。
“除了魔幻现实主义的书写之外,拉美文学可以说是相当丰富的。”张伟劼说,“比如科塔萨尔、胡安·卡洛斯·奥内蒂,写的都是城市里的故事。也有一些走传统现实主义路线的作家,比如巴尔加斯·略萨——你在他的作品里很难看到魔幻的东西。而像波拉尼奥,我们在他的作品里更多能看到那些游走在社会边缘的人,看到人性的恶,历史的阴暗面等等。”
在张伟劼看来,拉美文学中素来都有对于现实社会的批判,这样的传统从马尔克斯一直延续到了当代的拉美作家身上。
“马尔克斯一直是一个不把写作和对社会生活的关怀割裂开来的作家,当代的拉美作家没有丢失这种传统,而是在进行社会批判的同时,尽量把故事写得好看,把他们的想象力和尖锐的批判结合起来。”他以阿根廷当代作家玛丽安娜·恩里克斯为例,“她的作品里也带有魔幻元素,但同时也揭露出社会的阴暗面。”
来源:羊城派、界面新闻、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