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日前,第九届语言服务高级论坛暨第三届粤港澳语言生活研究青年论坛在广州大学举行,来自内地和港澳地区有关高校、科研机构、行业企业的130余位专家学者、硕博士研究生参加论坛。论坛聚焦“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语言服务”,共进行了33个大会报告和四场分论坛的40多个专题报告。
会上,与会学者围绕语言服务、数字中国、教育强国建设和大湾区发展,跨学科、跨区域、跨校企深入探讨了语言服务领域诸多重大课题,涉及语言服务体系建设的各个方面,就构建高质量语言服务体系、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和强国建设凝聚共识,贡献智慧。
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刘培俊在开幕式上表示,大家需要聚焦“强国建设,语言何为”时代命题,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构建大语言格局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为导向,从开发利用好语言这一重要资源,全方位释放语言文字要素多元价值;创新促进国家需求与语言供给的二元互动等多方面,加快健全完善中国特色高质量语言服务体系。
广州大学教授、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党委书记屈哨兵以语言服务的合论与新论为题,回顾了历届语言服务高级论坛推动促进有组织的科学研究,围绕粤港澳大湾区语言生活和语言服务,特殊语言服务、应急语言服务、特定区域语言服务等核心主题和主题群持续开展的高质量的学术研讨。他同时介绍了广州大学语言学团队正在研制的《中国语言服务新论》,将从引领侧、供给侧、需求侧三个集群就语言服务实践与研究展开基于新时代的新论述。
大会报告聚焦不同主题,对新时代中国语言服务的理论建构和行动实践展开了多角度的深入探讨。其中,厦门大学苏新春教授等围绕语言服务的理论创新作了讨论,从宏观层面提出了真知灼见,对语言研究提出了新视角。面向人工智能时代,暨南大学邵敬敏教授等提出了语言服务创新的思路。广州大学齐佳音教授等分享了各自的数字应用语言服务成果,介绍了数字语言服务建设思路。与会学者进行了充分的交流,既开展了学术讨论,也促进了语言服务协同创新,为语言服务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据介绍,近年来,广州大学充分发挥国家语委国家语言服务与粤港澳大湾区语言研究中心的科研平台优势,不断推进语言学研究的机制创新和科研协同。校内校际层面,均取得了良好进展。学校协同推进“学术团队、科研创新、平台建设、人才培养”取得明显成效,《粤港澳大湾区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21)》获得2024年度广东省社科成果一等奖,中国语言文学获增列为一级学科博士点。
采写:新快报记者 王娟 通讯员 广大宣
图片:校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