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特色产业、成立强村公司,把土特产“带出去”,增强村集体“造血”能力、带动农户增收;把专业公司“请进来”,农文旅融合,启动发展新引擎……
日前,新快报记者走访了解到,广州市黄埔区驻清远市阳山县大崀镇帮镇扶村第二轮工作队(下称“驻大崀镇工作队”)进驻4个多月来,立足大崀镇好山好水好风光的资源禀赋,敢干敢闯,迅速打开了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局面。
●深调研
新三年关键提升“造血”功能
大崀镇位于清远市阳山县西北部,是阳山县城饮用水水源地、西部生态绿色能源产业区,境内山水田园风光秀美,“湖光山色·诗画田园”乡村振兴示范带特色鲜明,大崀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线路被列入全省100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驻大崀镇第二轮工作队由广州市黄埔区政协、黄埔区长岭街道、黄埔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和高新区投资集团派出帮扶干部组成。工作队队长陈亚富告诉新快报记者,工作队7月29日进驻交接后,对内按照队员各自专业、经验优势进行了工作分工;对外积极深入全镇8个村走访调研,每名队员负责联系两个村,参加各村工作例会,深入一线指导各村发展。工作队还和镇政府组团赴浙江考察学习,借鉴经验、取长补短。根据大崀镇好山好水好风光的资源禀赋,工作队因地制宜厘清了新三年的帮扶工作思路,将在巩固上一轮帮扶成果的基础上,努力做强“土特产”、发力“农文旅”,增强镇村“造血”能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抓产业
特色农业产业在各村遍地开花
风景秀丽的松林村,清澈的水库水沿着水渠缓缓而流,随着自动喷淋系统和人工喷洒的推进,成片成片的旱地西洋菜贪婪地“喝”着,在阳光下泛出绿油油的光泽。
西洋菜是阳山五大农业产业之一,也是推进大崀镇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几个月来,工作队已多次走进松林村的阳山旱地西洋菜有限公司,跟公司探讨做强做大产业、联农带农发展思路。
“大崀的气候昼夜温差大,土壤和水质都非常好,因此种出来的西洋菜特别脆甜。”公司负责人、种菜34年的唐成全告诉新快报记者,西洋菜本是水生植物,经技术改良可在山坡上大量种植,如今公司已扩展到1100亩,产品远销珠三角和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基本处于供不应求中。公司每天还带动了100多人就业,固定工每天100多元,摘菜工则是计件取酬,快手者一个月有一万多元收入。
“种植西洋菜的好处是周期短,摘了一茬又长出来一茬。”陈亚富表示,以优质水生产出优质菜,在基地的带动下,附近已有一些农户跟种了几十亩,下一步还有推广的计划,将力争把大崀镇打造成为“西洋菜之乡”。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在驻大崀镇工作队和大崀镇的支持引导下,如今特色农业产业在各村已遍地开花:松林村除了西洋菜基地之外还有500亩枸杞菜示范基地及农产品加工厂、“田头智慧小站”;茶坑村已建成200亩高湖茶示范基地及标准化茶叶加工厂;琶迳村建成50亩黄金百香果、20亩巧克力无花果;振民村100多亩紫苏基地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等;大崀村种植了100多亩黄精、玉竹、藿香等南药,还在不断扩大……
驻大崀镇工作队表示,下一步还计划对接黄埔大型企业,探索西洋菜、黄金百香果深加工项目,提高产品附加值,一二三产融合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走出去
成立强村公司,加快土特产“出山”
俗话说,酒好也怕巷子深。驻大崀镇工作队进驻后,把带动当地优质土特产“走出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9月11日-14日,工作队带着辖内企业走进广州市黄埔区绿轴广场、黄埔区行政中心机关饭堂、科城山庄小区等地,推动象牙粘米、花生油、各种香菇等大崀的特色农副产品“出山入湾”,深受黄埔街坊的欢迎。10月17日,工作队联合后方帮扶单位、黄埔帮扶馆等在松林村联合举办大崀镇庆祝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直播助农暨农村直播电商培训活动,着力培养了一批直播带货新能人。
“最近又发了一批番薯到广州,他们都说好甜,很好吃。”琶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胡阳球开心地告诉新快报记者,在工作队的指导下,琶迳村10月18日成立了强村公司——清远市琶迳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工作队带着我们去广州国际灯光节展销推广后,订单一直持续不断”。
原来,11月9日至18日广州国际灯光节期间,驻大崀镇工作队经提前联系黄埔区商务局、住建局,获得了两个免费档位,带动松林、琶迳两个村的强村公司参展,不但销出去三卡车西洋菜、黄金百香果、红薯等农特产品,而且留下了源源不断的回头客。“我们公司刚成立没什么经验,都是工作队一手一脚在指导我们。”琶迳村干部兼强村公司董事长周国富表示,下一步还要发展电商直播带货,边学边运作,慢慢把公司经营好,带动村集体和农户一起增收。
“12月22日黄埔马拉松举办期间,我们还要带着企业和大崀的土特产到黄埔去,真正把大崀镇土特产的品牌打响。”陈亚富表示。
●引进来
发展农文旅,启动发展新引擎
在把土特产努力“带出去”的同时,工作队和大崀镇更积极把专业公司“请进来”,启动强镇兴村富民新引擎。
在有着“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之称的松林村,一些闲置的民房正在热火朝天地改建为民宿,村里的农家乐也开办了起来,正在试营业。
原来,这是松林村引进英德市果然居文化旅游管理有限公司打造的民宿村项目。“这两栋旧房改造的民宿预计春节前就能对外运营。”该公司负责人、清远市民宿协会副会长吴瑞波告诉记者,松林村的环境好、山水好、人好、食材好,初期准备与村集体和村民合作,发展八栋共39间房的民宿,同时发展餐饮、采摘等项目,下一步再逐步扩大,要把这里打造成新的网红打卡点。
“建设民宿村是一个好的开始。”驻大崀镇工作队表示,村民有租金,村集体有管理费,还能带动西洋菜等产业的发展,将是一举多得的举措,将视项目发展情况,引导更多村民参与。
说起农文旅融合发展,早在10月26日,驻大崀镇工作队就联合大崀镇人民政府、阳山县文广旅体局、省“百千万工程”帮扶协作驻阳山县工作队、大崀镇工会委员会,在松林村举办了一场2024年全民健身主题阳山系列活动——大崀镇“湖光山色·诗画田园”乡村振兴示范带徒步活动,全程约4.3公里的活动,吸引了近千名群众踊跃参与,打响了大崀镇农文旅的品牌。
其实,大崀镇还拥有明清盐铁古道、神峰关3A旅游景区等著名景区,这些都为下一步串珠成链发展奠定了基础。
陈亚富表示,未来三年工作队将一步一个脚印,沿着三年规划的目标,稳步推进项目落地,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采写:新快报记者 曾贵真
■摄影:新快报记者 王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