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12月18日,在辛亥革命纪念馆一号特展厅开展由辛亥革命纪念馆、南京观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扶手椅上的中国之旅——晚清立体照片展”在辛亥革命纪念馆一号特展厅开幕。
立体照片指具有立体观赏效果的照片,诞生于1840年代。目前常见的立体照片有图对型和光栅型两种形式,本次展览所呈现的立体照片均为图对型。图对型立体照片由双镜头立体相机拍摄,或单镜头相机水平位移65毫米左右(人眼瞳孔平均间距)同时拍摄两帧底片组成,最后使用图像显示工具——立体镜观看,实现立体效果的还原。
展览由“我感觉自己就在现场——揭秘立体影像”和“立体镜中的中国”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以技术科普为主,阐述立体摄影、立体照片、立体镜这三种技术的诞生和演变;第二部分则进入历史现场,展示辛亥革命纪念馆馆藏、史济豪先生藏的晚清时期在中国拍摄的立体照片200余张,展示西方镜头下的中国印象。
据介绍,第一张在中国拍摄的立体照片出现于1850年代末。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瑞士摄影师皮埃尔·约瑟夫·罗西耶(Pierre Joseph Rossier)原计划前往亚洲,记录英法联军对华远征,未能如愿。1858年到达中国,在香港、广州拍摄立体照片,次年开始陆续发行了八十余幅,是最早展示中国的商业立体照片。此后,为了满足西方市场对立体照片的需求,更多的立体照片发行公司派遣摄影师来华拍摄,尤其以詹姆斯·利卡尔顿(James Ricalton)的立体照片流传甚广。美国摄影师利卡尔顿1900 年初到中国,在广州、汉口、上海、宁波、苏州、南京、烟台、天津、北京等地拍摄照片,并在天津和北京用相机详细记录了八国联军侵华事件。在他拍摄立体照片里,附有大量细致的文字说明,为我们了解西方视角下中国形象提供了详尽依据。
展览将持续至2025年10月31日。
采写:新快报记者许婉婕 通讯员黄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