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近日,《所合在方寸——广善堂藏中外外销名片盒》展览在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开幕。展览从广善堂主人林世杰的收藏中精选多件名片盒进行展示,聚焦广州外销工艺品中的“名片盒”,与同时期的印度、日本等地所制外销名片盒作对比。
外销名片盒上的中外交流图景
据介绍,18至19世纪的西方,名片是绅士淑女的社交生活中至为关键的媒介。随着造访前先留名片这种上流社会社交礼仪的广泛流行,名片盒应运而生,成为一种既方便又标榜身份与品位的配饰。
当时的西方市场上,不仅有英国与法国制造的名片盒,更有大量从中国、印度、日本等地进口的产品。作为清代中国“一口通商” 的贸易大港,广州依托兴盛发达的手工艺行业与高超的技术,生产各类专门面向海外市场的工艺品,量大质优,长期畅销,名片盒即是其中一类。
广州外销名片盒材质、工艺多样
广州产外销名片盒涵盖银、象牙、玳瑁、砗磲、珐琅、木等多样材质,荟萃錾刻、累丝、镶嵌、刻画、镂雕、漆艺、刺绣等丰富工艺,以充满“中国风”情调的图案为主要纹饰题材,精致华丽;既有批量生产,还可以私人定制,受到了欧美上流社会的钟爱。许多出口高档工艺品的商铺,如著名的VOLONG、宏兴(Wang Hing &Co.)等,会把这些精美的名片盒放在标注了自家商号的包装盒中进行销售。就在这些名片盒的方寸之间,我们可以窥见当时西方上流阶层社交往来的翩翩风度,也可以打开一个蕴藏着东方精工巧艺的奇妙世界。
采写:新快报记者许婉婕 通讯员谭倚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