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岭南春来早,人勤地生宝。2025年2月5日,农历乙巳蛇年第一个工作日,广东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如期举行。这是广东连续第三年在春节后的首个工作日召开“新春第一会”,会议聚焦“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题,擘画了新一年高质量发展的壮阔蓝图,为南粤大地注入澎湃动能。
2025年是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的关键之年,也是“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谋划之年,更是面向十年建成教育强国全面布局、高位推进之年。新一年冲锋号角已经吹响,广东教育界将如何凝聚共识、汇集力量,为确保教育强国建设高起点布局、高质量推进提供更有力的支撑力和贡献力,齐心协力推进广东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
农业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柱,华南农业大学作为华南地区唯一的农林类“双一流”建设高校,是重要的农业科研与教育基地。华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李凤亮表示,学校将以全面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服务广东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建设,为广东高质量发展贡献“华农智慧”、书写“强农答卷”。
培育高素质“新农人”
教育是人才发展和科技创新的基础。教育的核心使命在于培养人才。李凤亮表示,华农将强化教育支撑,培育更多助力广东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新农人”。
对此,华农将以学科布局优化为“突破口”,紧密契合广东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完善农林、理工和人文社科学科布局,调整、新设、撤停一批本科专业。
以“四新”建设为“着力点”,创新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继续办好本博贯通“新农学”创新班,打造“卢永根书院”特色品牌。持续开展“万名学子乡村大调研”行动,培养学生“三农”情怀、提升实践能力。
以产教融合为“新引擎”,与科研院所、农业龙头企业、产业园区等深度合作,共建更多高水平联合培养基地、产业学院和实习实训基地,培养更多适应农业农村发展需求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勇当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力军”
“华农始终坚持‘顶天’‘立地’,实施‘科技创新提质增效计划’,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李凤亮介绍,学校将聚焦科技创新,勇当助力广东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力军”。
对此,李凤亮表示,华农将牵牢原始创新研究“牛鼻子”,瞄准农业人工智能、生物育种等前沿领域以及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前瞻部署一批战略性、储备性技术研发项目,如针对丝苗米、生猪、智能农机等优势特色领域开展有组织科研,持续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和基础研究先锋力量。
落好成果转化应用“关键棋”,积极培育、产出标志性科技成果,以“双百行动”乡村产业发展高校联盟和“1+M+N”高校服务乡村振兴共同体为纽带,依托永根科技站、科技小院等社会服务站点,加快推动科技、产业深度融合,打通科技研究和产业化双向奔赴的“快车道”,加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高质量服务“百千万工程”。
加快推进人才强校战略落地落实
“人才是第一资源,学校将加快推进人才强校战略落地落实。华农倡导尊贤重才,搭建推动广东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大舞台’。”李凤亮表示,在人才培养方面,学校坚持在人才引育上“抢先机”,创新人才工作思路,分类、分层次制定人才引进标准,实施高层次人才精准引进计划及丁颖人才精准培育工程,加强教学型、推广型人才培育。
在人才评价上“闯新路”,推进多元评价机制改革,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建立健全人才激励制度,持续为涉农科技人才成长“减负”“降压”“松绑”,充分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在人才引领上“开新局”,加强智库平台建设,充分发挥人才专家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智囊团”作用,组织农村科技特派员、农技推广轻骑兵深入农村一线开展农技服务;加快推动乡村振兴研究院地方分院和华农深圳研究院建设,构建起“立足广东、面向华南、辐射全国”的社会服务网络,强化人才对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
“2025年是华农发展的‘提质增效年’,学校将以教育赋能,培养更多高素质农业人才,为广东农业农村现代化筑牢根基;以科技助力,推动产业升级,为广东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以人才支撑,汇聚发展合力,为广东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李凤亮说。
来源:华南农业大学
整理:新快报记者 陈钰涵 通讯员 费思迎
图片:校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