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乌克兰国际文传电讯社报道,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23日表示,如果能换取乌克兰加入北约或实现和平,如果乌民众真的需要他离开,他愿意立即辞职。
泽连斯基当天在记者会上说,37国领导人将于24日参加在乌克兰首都基辅举行的“乌克兰-北欧-波罗的海平台”峰会,其中13国领导人到场,24国领导人线上参加。他届时将提议欧洲伙伴尽快就乌克兰安全保障问题召开单独会议。泽连斯基还说,乌方正在与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华尔兹领导的团队就签署矿产资源协议备忘录进行谈判,新的协议初稿将“不再价值5000亿美元”,相关内容尚未最终敲定。
彭博社22日援引一名熟悉情况的乌克兰官员消息报道,作为美乌矿产资源协议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向乌克兰索要约5000亿美元,以补偿美国在俄乌冲突期间向乌克兰提供的援助。这一要求已被乌方拒绝。乌方认为,实际需要补偿的金额远低于美方的要求,仅为约900亿美元。
此前一天,美国白宫新闻秘书卡罗琳·莱维特表示,美国总统特朗普和其团队专注于继续与俄罗斯和乌克兰进行谈判以结束俄乌冲突,特朗普有信心“本周会完成谈判”。与此同时,美国宣称将在24日向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提交一份有关乌克兰问题的“历史性”决议草案。据《纽约时报》等媒体报道,美方还在迫使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与美国签署新修订的矿产资源协议,新版协议条件更加严苛,乌克兰将把资源和基础设施收入的一半投入一项5000亿美元的基金,而美国将拥有该基金100%的权益。
就连西方媒体也不禁感慨,俄乌冲突爆发三周年,整个乌克兰形势发生了惊天逆转,美国从乌克兰最大的支持者变成最大的施压者。伦敦《标准晚报》22日称,如今俄罗斯拥有乌克兰20%的领土,美国将拥有乌克兰的矿产,而乌克兰得到了什么呢?
特朗普将向乌索要“任何能得到的东西”
美国广播公司22日称,俄乌冲突迎来三周年之际,乌克兰局势却处于3年来“最糟糕的时期”。上周特朗普与普京的通话打破了美国多年来孤立俄罗斯的政策,被乌克兰和其他欧洲盟友视为“遏制莫斯科的联盟正在破裂”的信号。
美国CNBC网站称,经历了3年漫长而血腥的战争,乌克兰对美国提供军援的前景已感到绝望,而乌被强迫签署“向俄罗斯割让领土的和平协议”可能性越来越大。这令乌克兰人陷入了孤立和迷茫。
令乌克兰人感到困惑的不仅是可能“失去领土”,还将失去所有资源。当地时间22日,特朗普在保守派政治行动会议(CPAC)上发表演讲时表示,自己正努力结束俄乌冲突。不过,“我们将向乌克兰索要稀土和石油,任何我们能得到的东西”。他说,在拜登政府向乌克兰提供援助的模式下,美国无法收回援乌资金,“我们什么也没得到。所以我们要收回我们的钱,因为这太不公平”。
据乌克兰独立新闻社报道,乌克兰最高拉达(议会)议长斯特凡丘克22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乌克兰政府正在“认真考虑与美国达成矿产协议”,乌方专家组将从2月24日开始着手签署该协议。23日,乌克兰总统办公室主任叶尔马克表示,乌克兰与美国已确定于当天开始就乌克兰矿产资源协议举行下一轮谈判。美国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当天称,美乌矿产协议预计将于本周签署。
据《纽约时报》报道,乌克兰21日收到了美国发出的新版矿产资源协议。不过,新版协议“比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此前带到基辅的第一版协议强硬许多”。根据新协议内容,乌克兰需将其包括矿产、天然气、石油在内的自然资源收益,以及港口等基础设施收入的50%持续上缴给一个特别基金,直到该基金价值达到5000亿美元。美国将持有基金100%的权益。
对这样的协议,泽连斯基近来的表态出现多次反复。路透社援引多名知情人士的消息称,美国谈判代表在乌克兰矿产资源协议的谈论曾以切断乌克兰“星链”卫星网络服务向乌克兰施压。据报道,“星链”对乌军在战场上起到了关键作用,如果失去“星链”,乌军的无人机、远程火炮和导弹都将失去作用。对路透社的报道,马斯克22日泛泛地否认称,“路透社在撒谎”。
美国的压力还直接指向泽连斯基个人。《纽约邮报》21日引述白宫消息人士的话,要求泽连斯基“立即离开乌克兰前往法国”。据“今日俄罗斯”电视台22日报道,乌总统办公室前主任、泽连斯基现在的政敌阿列克谢·阿列斯托维奇当天表示,如果他成为乌克兰总统,将把泽连斯基及其“团伙”全部关进监狱。
欧洲内部分裂
法新社称,俄乌冲突三周年之际,法国总统马克龙24日将访问美国,英国首相斯塔默也将于27日访美,他们试图作最后努力,说服特朗普支持乌克兰。不过,特朗普21日在接受福克斯新闻台采访时曾批评欧洲:“战争一直在继续。3年来,他们(欧洲国家)没有与俄罗斯举行过会谈。他们什么也没做。”
英国广播公司(BBC)23日称,英国宣布24日将对俄实施新一轮制裁,据称这是俄乌冲突以来“规模最大”的制裁措施。据报道,英国政府还表示可能派遣2万名士兵参与乌克兰维和行动。不过,英国《独立报》引述军事分析师图萨的分析称,英军不仅无法派出这样规模的部队,装备更令人担忧,主力坦克堪用的仅剩25辆,弹药库存撑不过一周。这实在“与现实太脱节了”。
实际上,欧洲内部对俄态度已经出现分裂。此前在乌克兰问题上一直跟随英法的意大利态度出现明显变化。英国《每日电讯报》22日称,意大利总理梅洛尼21日通过视频在美国保守派政治行动会议上发表讲话。她表示,欧洲要实现“公正持久的和平”需要特朗普“强有力的领导”。俄塔斯社22日称,意大利记者兼社会活动家洛鲁索当天向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递交了一份有数万意大利人签名的请愿书,称意大利人民对意总统此前将俄罗斯比作第三帝国的言论“向俄罗斯和所有俄罗斯人民道歉”,并“向在伟大卫国战争中牺牲的苏联公民致敬,我们记得并了解历史”。
斯洛伐克总理菲佐21日表示,2025年2月的世界已与此前3年截然不同。他称,过去3年,除了斯洛伐克、匈牙利,其他欧盟国家都在支持这场战争,但“试图利用战争削弱俄罗斯的战略根本行不通”。他呼吁欧盟接受现实,不然“就只能继续哭泣然后装幼稚”。
匈牙利总理欧尔班22日断言:“乌克兰不会成为北约成员国,乌剩下的领土将再次成为俄罗斯和北约之间的缓冲区。”他还说,欧盟对没有参与谈判感到被冒犯,“如果你想在大个子玩的桌子旁坐下来,环顾四周试图找仆人。但是,你没有找到,那你就应该知道,仆人就是你。”
耗不起的战争
延宕三年的俄乌冲突“热度”有所减弱,甚至有被“边缘化”乃至被“遗忘”的趋势。立场看似松动,实与战事进展、民意变化、美国政权过渡等多重因素有关。其中,乌克兰民意出现重大转变值得关注。双方能否停止冲突尚难判断,但对普通民众而言,近三年之久仍难见和平踪迹,才是最大的悲哀。乌克兰分析人士认为,会有越来越多乌克兰民众因厌倦战争而支持停火。
盖洛普去年11月发布的民调结果显示,52%的乌克兰受访者支持通过谈判尽快结束战争,这一比例较2023年的27%大幅上升;而决心战斗到底的受访者则从63%跌至38%。另据乌克兰基辅国际社会学研究所的民调结果,愿意忍受战争长期化的乌克兰民众比例首次出现下滑,从去年2月的73%下降到去年10月的63%。
去年10月29日,乌克兰政府宣布12月1日启动新一轮大规模征兵,将在三个月内征召16万人入伍。11月25日,记者也收到了短信征兵通知,要求18岁至59岁适龄人员进行征兵登记。这是2022年2月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以来,记者首次收到乌克兰政府面向全国手机用户发送的短信征兵通知。
由于征兵导致男性劳动力短缺,不少企业已开始加大力度招聘女性。乌克兰大型钢铁企业安赛乐米塔尔钢铁厂近期发布招工海报,海报人物就是两名分别戴着白色和橙色安全帽、身穿橙色工作服的女子。
乌克兰企业信息登记公司Opendatabot日前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前10个月,乌克兰男性注册独资企业不足10万家,乌克兰女性则注册了15.5万家独资企业,刷新该国女性注册独资企业数量和比例纪录。
乌克兰多地电力短缺,状况远比2022年更为严峻。
去年11月中旬以来,乌克兰全国开始轮流停电。记者所在的基辅市左岸社区每天平均停电大约6小时。通过采访基辅、第聂伯、哈尔科夫、敖德萨等地民众,记者得知,上述地区日均停电两至三次,每次3至4小时,敖德萨电力供应尤其艰难,长期处于停电状态。
过去两年,乌克兰境内商业和工业机构基本购置了发电机,但居民用电至今无法保障。同时,商业和工业自主发电等因素正在导致更严重的通货膨胀。一个鸡蛋的价格已经从三个月前约6角人民币涨到约1.2元,较2021年同期增长2.5倍。2023年,乌克兰通胀率为5.1%。按照乌克兰国家银行预计,2024年通胀率将涨至9.7%。
55岁的基辅市成衣零售商奥莉加每天都要在社交媒体平台“电报”查看停电安排,以免因错过电梯而爬楼。“对我这个年纪的人,爬八层楼真的很困难。”像许多乌克兰人一样,她也在精打细算过日子。“为了节省开支,我们只买最基本的食物。”
住在冲突前线城市第聂伯的叶连娜在电话中告诉记者,每到停电,房内就极其寒冷,俄乌冲突已经进入第三个冬季,人们早已被冲突折磨得疲惫不堪,任何巨大的声响都会让大家神经紧绷。她最大的心愿就是战争尽快结束,冬去春来,一切回到从前。
据新华社电、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