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改造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城市发展,建设银行依托于星罗密布于街角巷陌的营业网点,成为金融服务的提供者,更成为社区居民心中那份信任和安心的源泉,温暖着踏入这片天地的每一步居民,相伴客户左右,走过一年又一年,让老旧小区焕发新活力,让百姓住得安稳、过得舒心。
每月的9-10日,是建设银行广州海珠支行营业室周边社区居民领取养老金的日子。刚拉开卷闸门,排在最前面的赵阿姨就拎着菜篮子走了进来,熟络地叫唤了一声,“小林啊,我又来了。”
退休十几年的赵阿姨,习惯使用现金,也有很强的储蓄意识。每个月来取完养老金,总会再存上一笔定期。打开存折,上面的编号显示这已经是她的第五本册子。
“我们老一辈人喜欢把钱存起来,这个小小的本子是我和老头子大半生的积蓄,把钱放在自己家门口的银行,心里踏实。” 建行广州海珠支行营业室大堂经理小林和赵阿姨是“老熟人”了,相视一笑,是心照不宣的默契,小林随即将赵阿姨引导至“银发专享窗口”,从“健康港湾”的展物柜拿出老花镜递了过去。
赵阿姨的儿女在异地工作,家里就只有她和老伴儿两个老人。平时,赵阿姨总喜欢来建行广州海珠支行营业室待上半天,和工作人员说说社区里的事,和邻里拉拉家常,中午再回去做饭。该网点员工也时常上门看望独居老人,和这些老人待在一起,帮忙打扫卫生,陪他们一起聊聊天。
“我对手机、电脑不太懂,完全靠他们。这里人气旺,大家把这当作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工作人员也很细心,给我们增添了不少乐趣。”赵阿姨说,小区老人都很信任社区里的建行人员。
接过赵阿姨的话头,一旁的社区居民张阿婆提起自己新换的社保卡,连连称赞道,“原先我的社保定点在其他银行,在这边ATM机取款,每次要收3元服务费。我和社区不少老人为了省点钱,不惜多走一点路。现在在这就能办社保卡,次月就能来领取养老金,方便很多。而且啊,担心我们记不住、看不懂,建行还发了变更指引,一步步跟着来,不到半天时间就办好了。这么贴心的好邻居,谁能不喜欢。”
社保“小卡片”,承载“大民生”。在数字化发展浪潮中,建行网点从传统的社区金融服务迈入智慧化转型,根据社区老人、特殊群体多的特点,因地制宜打造社保服务主题银行、“健康港湾”,为居民的幸福生活保驾护航;设立“智慧政务+数字金融”专区,推动“湾区社保通”工程建设,实现社保业务“就近办”“提速办”;而线上预约、远程咨询等服务的推出,更是让温暖跨越了时空的限制,拉近了建行和社区居民的距离。
自扎根社区起,建行广州海珠支行营业室就和社区居委会、街道建立了紧密联系。定期提供金融知识宣传、组织员工在街道开展献血、开展残疾人志愿服务……这些事,网点一做就是二十多年。在点点滴滴的互动中,信任渐渐积累,人心也愈加柔软,网点以综合化贴心服务逐渐成为居民信赖的好邻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