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珍贵的蝉花虫草元气汤从贵州惠水县进入粤港澳大湾区;一家来自梅州梅县区的公司成为首个落地荔湾的反向飞地企业;产自广州从化区吕田镇的优质茶叶借“荔”出海……2024年,广州荔湾区携手结对(对口)帮扶地区交出了一份相互成就、共同成长的优秀答卷。
人勤春来早,功到秋华实。新春第一个工作日,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吹响了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号角。荔湾区乘势而上、接续奋斗,抓住产业这个根本,练好高质量发展的看家本领,挺起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为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冲刺“百千万工程”贡献磅礴湾区之“荔”。
深化东西部协作 “四项行动”兴业富民
2月5日,277名外出务工人员从惠水县出发,免费搭乘“开向春天的专列”,前往广东、浙江返岗就业。
近年来,荔湾区联合龙里县、惠水县进一步完善协作机制、加大帮扶力度、拓宽帮扶领域、创新帮扶方式,务实推进产业协作、劳务协作、消费协作等工作,着力抓好“特色产业培育、产业集群打造、消费帮扶助农增收、劳务协作提升”四项行动,推动荔湾区东西部协作工作继续走在前列。
一颗刺梨变身致富果,带动全省刺梨种植面积超200万亩,受益农民超21.7万人;一条鲟鱼从惠水县游入粤港澳大湾区,进入千家万户餐桌;龙里县生态特色食品产业集群成功入选2024年度贵州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荔湾区与龙里县、惠水县深化产业协作,生动实践广东企业+贵州资源、广东市场+贵州产品、广东总部+贵州基地、广东研发+贵州制造的“4+模式”,深入推进“一县一园”建设,做大做强做优特色产业。
“我们狠抓‘四项行动’落实见效,在特色产业培育上下功夫,带来了可喜的变化。”惠水县委常委、副县长,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惠水小组组长李凌波说,通过促成粤惠科技公司与广州酒家集团牵手合作,依托惠水蝉花虫草这一特色资源,共同推动蝉花虫草元气汤进入大湾区,带动农户参与种植增加收入。
在荔湾区的支持和推动下,蔬菜、鸡蛋、鲟鱼等更多优质黔货出山入湾。2024年,东部省份采购、帮助销售西部协作省份农副产品和特色手工艺品金额约12.1亿元。
“广州贵州情意浓,荔湾惠水好花红。”惠水小组联合惠水县总工会开展相关活动,加强两地文旅交流与合作,推动文旅产业繁荣发展,让山区群众分享更多东西部协作成果。
聚焦“百千万工程” 城乡融合 区域协调
荔湾—梅江产业转移合作园进驻企业145家,荔湾—梅县产业转移合作园进驻企业83家,荔湾—坡头产业转移合作园进驻规上工业企业69家……荔湾区携手对口帮扶地区共建产业园区,加快推动“反向飞地”落地,为三地高质量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和动力源。
梅县(荔湾)产业协作中心揭牌。
去年12月,位于荔湾区创金中心的“反向飞地”运营总部——梅江(荔湾)智创共享中心和梅县(荔湾)产业发展交流中心相继投入运营,来自梅县区的广东南联电缆有限公司,成为首个落地荔湾的反向飞地企业,标志着区域协调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
近年来,荔湾区扎实推进“百千万工程”,结合省内对口帮扶地区所需和荔湾所能,守底线、谋发展、惠民生,围绕产业做文章、求突破,为梅州市梅江区、梅县区和湛江市坡头区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去年,梅县区畲江镇富硒水稻种植喜获丰收,早稻平均亩产干谷553.8公斤,晚稻平均亩产干谷604.0公斤。“小米粒,大作为。”驻畲江镇工作队队长朱北辰说,通过招商引资,盘活闲置资产,打造畲穗丝苗米产业园,推动产业全链条发展。
“产业振兴是帮扶工作的重中之重。”驻白渡镇工作队队长郭初强带着队员,深入凤岭村稻虾共生产业项目、悦一村蔬菜基地、悦来村稻蛙共生基地等产业项目调研,聚力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做大做强。
南口镇不仅大力发展香水柠檬种植,还建成南龙村现代农业产业园700亩。“只要干部群众有想法、愿意干,我们都会想方设法支持他们。”去年,驻南口镇工作队队长龙小军带着镇村干部、致富带头人“走出去”考察学习,因地制宜谋划麻竹笋产业。
“金柚、金稻、金果、金叶,是松源镇重点打造的特色产业。”驻松源镇工作队队长吴爱兵说,工作队通过科技赋能、消费帮扶、品牌打造,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既增加农户收入,又提升村集体造血能力。
丙村镇建设“小白沙”打造精品乡村旅游路线,集多功能于一体的“百千万工程”乡村大讲堂投入运营。“找准发力点,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激活乡村内生动力。”驻丙村镇工作队队长谢存德说。
结合对口帮扶地区产业特色,荔湾区发挥窗口优势,搭建活动平台,推动优质产品进入大湾区,累计采购农特产品200万余元。
针对帮扶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各驻镇工作队充分发挥荔湾所能和后方单位所长,助力镇村基础设施水平提升,深入开展组团式教育、医疗帮扶,推动基层公共服务水平提升。此外,打好就业帮扶组合拳,实现就业人员共13413人。
结对帮扶全覆盖 牵手吕田 互促共赢
“卖不出去就会烂在地里!”去年底,广州市从化区吕田镇大芥菜进入丰收季,菜农们却为销售而发愁。荔湾区联合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岭南集团向各下属单位、关联企业广发倡议书,以购代帮解了菜农燃眉之急。
2024年9月,荔湾区22个街道与吕田镇21个村实现结对帮扶全覆盖,举全区之力深化两地结对互促纵向帮扶。工作队积极牵线搭桥,引导各类资源要素向乡村集聚,加快探索产业融合发展创新路径:优化完善“骑行+农文商旅”融合发展吕田方案;谋划打造“稻田公园”项目;推动村企合作提升村级集体经济造血能力。
去年,来自荔湾区的广东珠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吕田镇合作发展富硒产品种植,达成与份田、桂峰等村试种富硒茶叶、稻米、番薯等协议,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持。荔湾区还发挥花卉、茶叶等市场资源优势,与从化区花卉产业、吕田镇特色产业相结合,促进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2024年底,消费帮扶吕田农产品累计近100万元。”工作队在荔湾区和帮扶组团单位的支持下,多措并举开展消费帮扶,加快推动吕田优质特色农副产品出村进城,并借助荔湾区2024广州茶文化节平台,成功推动吕田茶叶首次走出国门。
与此同时,荔湾区属学校、医院与吕田镇1所中学4所小学2所幼儿园及1所医院结对;筹集资金47.2万元用于解决中学电教室、社区篮球场、镇墟路灯等一批民生项目;申请乡村振兴帮扶资金45万元用于建设G105国道海螺人行桥项目……聚焦群众急难愁盼,荔湾区坚持在发展中不断改善民生,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民生项目。
统筹:李志 朱颖洁
采写:新快报记者 朱清海
校对:池翠萍
版权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