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2月28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马骏教授、孙颖教授团队在国际顶尖肿瘤学期刊《癌症细胞》(Cancer Cell)发表鼻咽癌临床研究成新果。该研究以“纳武利尤单抗联合诱导化疗和单纯放疗治疗鼻咽癌:一项多中心2期试验”为题,首次在局晚期鼻咽癌中创立了免疫治疗联合“去同期顺铂”放化疗的新方案,为患者带来“高效低毒、耐受优质”的治疗新选择。
鼻咽癌高发于中国,新发病例占全球47%。基于顺铂的同期放化疗是鼻咽癌治疗的基础,但同期顺铂具有严重的血液学和消化道毒性,与放疗联用时可导致严重的口腔黏膜炎和体重下降,并带来严重的晚期后遗症(如听力损伤和肾损伤),极大地损害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顺铂化疗的高毒性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临床问题。
为此,马骏院士团队首次在152例局晚期鼻咽癌患者中采用诱导化疗后单纯放疗联合12个疗程的纳武利尤单抗,分别在诱导化疗(3疗程,每3周一次)、单纯放疗(3疗程,每3周一次)、放疗后辅助(6疗程,每4周一次)三个时相进行联合使用。主要研究终点是无失败生存,次要终点包括总生存、无复发生存、无转移生存、安全性、耐受性和生活质量。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副主任马骏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采用上述方案可使患者的3年无失败生存达到88.5%的高水平,相较于既往“诱导化疗后同期放化疗”的历史参照值显著提高了10.5%,还可使严重急性毒性发生率降低至40.2%,其中放疗时相的严重急性毒性发生率仅为16.7%。
此外,患者对该疗法所致14个毒性事件的频率、严重性、对生活的影响方面显示出良好的耐受性(50%以上,高达96.7%~98.6%)。基于欧洲癌症治疗组织问卷的30个项目,以及美国癌症治疗功能评估问卷的8个项目,患者接受该疗法后具有上佳的生活质量(86.7%~100.0%),由此首创了局晚期鼻咽癌“高效低毒、耐受优质”的免疫治疗联合放化疗的治疗新策略。
“在疗效提高的同时,如果是把它治疗期间的毒副反应和后遗症把它降低下来,那么病人就会更多的从治疗中获益。这个是我们做这个研究的出发点。”马骏介绍,同期放化疗的病人体重一般下降是五公斤,用了新方案治疗,可能只下降一两斤或者三四斤。病人远期的受益,治疗完以后耳鸣会好转,手脚麻也会好转,并且晚上可能夜尿会减少,不用经常起去上厕所。”
据悉,该研究入选2024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大会壁报,并获得ASCO Breakthrough峰会摘要奖(Abstract Award,全球仅40项)、国际鼻咽癌Gordan大会(GRC)最佳壁报奖(Best Poster Award),得到国际同行认可。针对上述新疗法的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3期试验目前已完成,有望改写鼻咽癌治疗指南。
采写:新快报记者 高镛舒 通讯员 文朝阳 陈鋆 赵现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