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3月9日,新快报记者从拱北海关获悉,近日,2000余台“珠海造”家电设备在湾仔海关关员监管下,自珠海洪湾港码头装船,通过“组合港”模式快速运抵深圳蛇口港,即将转乘国际班轮出口海外。这是湾仔海关“组合港”业务模式改革升级后的首票出口货物。
“组合港”模式是指通过区域内多个枢纽港和支线港之间实现信息数据互享、海关监管互认,形成“多港如一港”的港口集群格局,企业出口货物在支线港“一站式”完成申报、查验等通关手续后,即可在枢纽港换装国际班轮离境出口。本次业务模式改革是在已有“组合港”监管措施基础上,针对跨关区舱单数据不互通、港口间驳船物流信息不明晰的问题,开展监管系统升级和区域物流一体化改革。
湾仔海关积极对接出境地海关和枢纽港码头,完成数据接入和系统升级,实现两地海关申报数据共享,将海关监管环节嵌入企业数据传输流程,实现风险可控前提下的顺势监管。同时允许企业便捷办理转关运输手续,助力“组合港”业务模式进一步扩能增效。“现在,客户办理出口转关手续更便捷,能够更灵活地选择出口方式和船期,同时大大缩短了物流中转时间,交货更有保障。”珠海洪湾港码头有限公司营运部经理陈东介绍。
“我们依托‘关企联络员’机制为企业提供政策宣讲和一对一服务,推动辖区水运口岸完成‘组合港’调运申请传输人备案,指导企业规范申报,同步强化科技赋能,实现智能化、信息化管控,持续提升海关‘智治’水平,确保业务改革有力有效,助力企业便捷通关。”湾仔海关监管三科科长李福臣介绍。
据统计,自“组合港”业务模式2021年运行以来,湾仔海关辖区“洪湾港——蛇口港”等2条航线在该模式下共完成1056航次,货运量达5.2万标箱。
采写:新快报记者李红云 通讯员曹洋洋 刘琪 孔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