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的作品对我们不陌生,但你听过以鲁迅为主题的音乐吗?
当代著名作曲家、音乐领域的领军人物叶小纲,自十七岁起便深受鲁迅文学作品的熏陶。怀揣着将鲁迅精神与文墨以音乐形式呈现的梦想,历经多年,他在2017年完成了《鲁迅》这部交响乐作品,首演至今已经上演多场。为了写好这部作品,叶小纲曾多次寻访鲁迅先生生平足迹,去过绍兴鲁迅故居和他生命中最后十年工作过的上海虹口以及京、沪、绍三地的鲁迅纪念馆。
3月29日,这部约90分钟时长的作品将首次在星海音乐厅上演。演出阵容可谓名家云集:深圳交响乐团音乐总监兼首席指挥林大叶执棒深圳交响乐团,中国剧协主席、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原副院长濮存昕朗诵,自2010年起就与叶小纲开启长期合作的著名男高音歌唱家石倚洁,多次出演《鲁迅》交响乐的著名旅欧女中音歌唱家朱慧玲,苏黎世歌剧院 International Opera Studio 签约女高音歌唱家戴梓伊,星海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教授、第十七届柴科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荣获三等奖的男中音歌唱家洪振翔,上海音乐学院博士研究生、男中音歌唱家张功浩。这七位著名艺术家和青年音乐家将共同带来非同凡响的交响乐作品《鲁迅》。
交响乐《鲁迅》以鲁迅的生平事迹与文学著作为灵感源泉,巧妙构思了九个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乐章:《序-社戏》《闰土》《阿Q》《祥林嫂》《野草》《铸剑》《朝花夕拾》《两地书》及《魂》。每一乐章均紧扣鲁迅原著,歌词直接引用其原文,引领听众深入鲁迅的精神宇宙,感受他笔下人物的百态人生。创作中,鲁迅手稿的每一个字甚至标点符号均被完整保留,力求原汁原味传递文学精髓。例如,《野草》章节由濮存昕以“撕裂式”朗诵贯穿,乐队则以混沌音效模拟“铁屋中的呐喊”,再现鲁迅笔下“于无声处听惊雷”的哲思;《祥林嫂》则融合女中音朱慧玲的咏叹调与江南民间哭丧调式,通过声乐与器乐的撕扯与对抗,暗喻封建礼教对生命的绞杀。叶小纲坦言:“鲁迅的文字有天然的节奏感,像未完成的乐谱。用交响乐诠释他,如同在刀尖上跳舞。”
这部作品的诞生也是叶小纲个人精神史的映射。叶小纲生于1950年代,十七八岁正是他对文化最饥渴的时候,他还记得自己拿到第一笔工资当即就去买了一套《鲁迅全集》,在工厂做工的六年里,鲁迅作品成为他唯一的精神慰藉。“鲁迅的文字是那个特殊年代的灯塔,他教会我如何在困顿中保持清醒。”叶小纲回忆道。改革开放后他赴美留学,将西方现代作曲技法与东方哲学深度交融,最终在耳顺之年完成了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这不是一场音乐会,而是一次对民族灵魂的‘声音解剖’。”叶小纲在发布会上如此定义这部作品。
叶小纲第五交响乐《鲁迅》,作品81(2017)
I. 序-社戏
II. 闰土(男中音:张功浩)
III. 阿Q(低男中音:洪振翔)
IV. 祥林嫂(女中音:朱慧玲)
V. 野草(朗诵:濮存昕)
VI. 铸剑(男高音:石倚洁、男中音:张功浩、低男中音:洪振翔)
VII. 朝花夕拾
VIII. 两地书(女高音:戴梓伊、男高音:石倚洁)
IX. 魂
采写:新快报记者 王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