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西洋正好 自然轻松”,站在成片的西洋菜地前,在夕阳的抚摸下,在打卡框前“咔嚓”一张留影,此情此景,让游客无比陶醉。这是清远市阳山县大崀镇松林村西洋菜基地新增的一个网红打卡点。另一边,由村里跟专业公司合作开发的8栋民宿正在陆续改造、装修,有望于7月1日前运营。
随着近日广东印发《关于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旅游强省的若干措施》(下称《若干措施》),休闲体验式旅游、乡村旅游等新业态受到了极大关注。以“湖光山色 诗画田园”而出名的大崀镇如何推动农林文旅融合发展,加速让乡村游火起来?日前新快报记者走进大崀深入走访并采访了镇党委、政府以及驻镇帮扶工作队主要负责人。
美丽乡村建设为乡村游奠定发展基础
《若干措施》提出,要推动旅游助力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深化农林文旅融合发展,立足地域特色创新休闲体验式旅游、乡村旅游等业态,发展景观农业、创意农业,支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创建A级旅游景区,形成“景区带镇村”发展格局。
“农林文旅融合发展是大崀镇当前以及今后一个发展重点。”大崀镇党委书记肖剑平表示,大崀镇拥有好山好水的生态资源禀赋,近几年随着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尤其是乡村振兴示范带的打造,大崀镇具备了农林文旅充分融合发展的优势,目前正是创新发展乡村旅游,持续“造血”,不断壮大镇域经济的大好时机。
大崀镇位于清远市阳山县西北部,是阳山县城饮用水水源地、西部生态绿色能源产业区,境内山水田园风光秀美。其中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广东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金字招牌”的松林村尤为受到外界关注。
去年,松林村引进英德市果然居文化旅游管理有限公司,按照松林村占比88%、经营方占比12%的模式合作打造民宿村项目。日前新快报记者走访发现,该项目已有多栋民宿改造完成并进行了精装修。推开窗户就是山色、河岸风光,这些民宿从村民手中盘活后改建,都是独栋别墅,涵盖了两房、三房、四房等多个房型。记者走进一栋四房一厅的民宿,发现这里既有宽敞的院子,还有汤泉泡池、室外茶几等设备,既适合多个家庭聚会,又适合公司团建等项目,非常有吸引力。
“我们正在加快进度改造装修和进行公共区域打造,有望于今年7月1日前开始运营。”该公司负责人、清远市民宿协会副会长吴瑞波告诉记者,8栋民宿建成后可以提供49个床位,为了给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他还把河边的一个农家乐盘活,准备用来提供餐饮服务。
构建高品质多元化旅游住宿体系,深挖银发经济潜力
《若干措施》提出要“鼓励各地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发展品牌乡村酒店、特色民宿,构建高品质多元化旅游住宿体系。”
不但松林村在积极打造民宿项目,补齐乡村游住宿短板,沙田村的古耕生态园也在积极构建融吃、住、游、玩、购于一体的高品质多元化旅游住宿体系。记者看到,这里养殖鸡鸭鱼,种植瓜果蔬菜,还配置了餐厅、民宿等设施,可一条龙满足城市人来这里吃住玩游。公司负责人谢广书告诉新快报记者,公司与广州的养老机构合作,不时会有一些退休老人过来这里“养心洗肺”,为了提高承载能力,目前基地正在不断扩建,在半山腰处也修建了木屋,而下一步是要建设现实版的QQ农场,把基地的一些地块划分成块,吸引更多人来这里定制、从事农耕体验。
在大崀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严海斌看来,利用大崀的生态优势,发展休闲、康养旅游业,充分挖掘银发经济的潜力,可以成为大崀未来农林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措施。
有人流就能带活经济,带动就业,强村富民,谢广书表示,生态园主打农文旅融合,不但与广州、佛山、清远等地的超市、社区团购等有合作,游客来到这里也会被当地“土特产”所吸引,因此基地的农副产品不愁销路。这里发展起来后联农带农效果也非常明显,他透露说,生态园与村集体按照一定比例合作,收益直接用于壮大村集体收入,附近的劳动力“很多都来这里打工”,每年都带动了大量就业。
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发展景观农业创意农业
“推动农林文旅融合发展也是驻镇帮扶工作队的一个重要抓手。”驻大崀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陈亚富在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工作队结合产业振兴和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希望大力推动乡村游在大崀火起来。
“漂洋过海认识你,HI西洋菜”“西洋正好 自然轻松”“不想嗨发呆空间”……在松林村的阳山西洋菜种植基地,人们最近惊奇地发现,这里已经建好了西洋菜文体广场,同时明显增加了很多网红打卡点。这些打卡点邀请专业公司融合西洋菜的特点精心设计打造,把阳山西洋菜这一优势产业悄然变身为景观农业、创意农业。
陈亚富透露说,工作队正在策划推动产品多样化发展,计划与大型企业合作,推出西洋菜饮品、冰淇淋、西洋菜干等品种,同时推出住民宿送西洋菜活动,要多措并举把阳山西洋菜这一品牌做强做大。同时继续办好乡村徒步游等活动,让乡村旅游火起来。
新快报记者走访发现,其实大崀镇这几年结合“湖光山色 诗画田园”乡村振兴示范带的打造,已形成了成熟的农林文旅融合线路。这条乡村振兴示范带总长21公里,以县道383为线,以美丽乡村、现代农业生产基地、神峰关3A级旅游景区、百花山农业公园、山窝驼花海农庄、茶坑水库、明清盐铁古道、广东省十大最美农村公路等为支点,串联1个圩镇和6个行政村39个自然村,已入选全省100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在大崀镇振民村的庙应自然村,村民把村边闲置的破旧瓦房和荒坡地盘活,改建成农耕文化园和村级国防教育基地,建设农耕文化和国防教育体验区,将庙应村打造成丝苗米农业产业基地和农耕文化科普基地。游客来到这里,不但可以学习农耕知识,体验农耕乐趣,而且美丽乡村环境也成为人们呼吸新鲜空气,享受乡村生活的一大好去处。
乡村旅游是撬动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的核心抓手。大崀镇正在创新推动农林文旅融合,不断培育美丽经济,增强乡镇吸引力和品牌,擘画出一条特色鲜明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统筹:李志 朱颖洁
采写:新快报记者 曾贵真 通讯员 陈志伟
摄影:新快报记者 邓 迪
校对:王萃
版权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