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再过几天就是农历三月初三(3月31日),2025年全国“四季村晚”春季示范展示活动——广东连山“三月三”壮族歌墟节活动将在清远连山小三江镇举行。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连山“三月三”壮族歌墟节正成为广州市花都区驻小三江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下称“驻小三江镇工作队”)联合当地党委、政府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推动“农文旅体康”融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新快报记者走访发现,工作队坚持一手抓特色产业发展,一手抓解决重要民生问题,腐竹加工产业、黑山羊智慧养殖等特色产业日益发展壮大,小三江中学教学楼等一批重要民生工程项目即将完工见效,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广泛赞誉。
发力“歌墟节”,文化搭台经济唱戏
“花都区派出了精干力量驻镇帮扶,干劲十足,后方组团单位大力支持,帮扶工作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说起两轮工作队,小三江镇党委书记蒋武强如是说。
第二轮驻小三江镇工作队由广州市花都区新雅街道办、花都区水务局、花都区交通运输局、花都区科工信局派出帮扶干部组成。驻小三江镇工作队队长刘显前介绍说,帮扶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关键在于凝聚合力,一方面,后方组团单位非常给力,积极链接资源,对前方建设项目进展非常关心,对遇到的困难尽力帮忙解决;另一方面,工作队跟当地党委、政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了强大合力。
最近,驻小三江镇工作队正在大力协助小三江镇筹办这次全国性的“四季村晚”——“三月三”壮族歌墟节,而此前小三江镇已举办过两届“四季村晚”。
驻小三江镇工作队队员彭毅告诉记者,在2023年4月举办的“三月三”壮族歌墟节正是工作队牵线搭桥,促成了小三江本地企业与花都企业成功“联姻”。
连山众创农贸发展有限公司(下称“连山众创”)从2017年起进行腐竹加工生产,2023年已成长为广东省农业龙头企业。广州兆亿供应链有限公司(下称“广州兆亿”)原本是花都一家规模不大的农特产品销售公司,公司负责人通过工作队邀请参加2023年的“三月三”壮族歌墟节后,被当地的绿水青山所吸引,为连山众创发展故事和优秀产品所感动。2023年9月,在工作队的协调下,连山众创携手广州兆亿在花都成立了广东连府人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广东连府”),主要负责将连山当地优质农产品销售到大湾区。据统计,至2024年9月,广东连府实现年销售额超1200万元。
驻小三江镇工作队表示,今年“三月三”壮族歌墟节活动期间将继续链接更多资源走进小三江镇,继续唱好“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这篇大文章。蒋武强表示,下一步要结合“三月三”壮族歌墟节、马头山温泉等资源做好配套服务,推动附近民宿标准化建设,把小三江打造成大湾区的康养基地,推动连山“农文旅体康”融合高质量发展。
做强特色产业,联农带农出实招
连山众创可以说是在两轮工作队支持和见证下,一步步发展壮大的本地企业。新快报记者走访发现,随着业务日益增长,连山众创已在原有旧厂房的基础上,连续扩建了两个新厂房并投入使用,带动就业从原有的50人左右增至100多人。在腐竹生产车间,一位位工人正从蒸锅里将成形的腐竹拉起、晾晒、整理。一位本地女工人告诉记者,在这里工作每个月约有1万元,比在外面打工强多了。新快报记者了解到,连山众创的第四、第五个厂房也有望于今年投入使用。
腐竹生产似“滚雪球”般发展,也带动了大豆的生产。在连山众创的300亩稻—豆—菜生产示范基地,一批秧苗在苗圃里茁壮生长。“不久后田里就会种上水稻,收完水稻7月份左右种黄豆,收了黄豆后大概在11月就种菜心……”历经两轮帮扶工作的彭毅,对连山众创的发展了如指掌。他说,连山众创对大豆原材料的巨大需求不但带动了清远本地,还带动了省内外多地大豆种植产业发展。
腐竹加工产业的发展,让小三江镇党委、政府和驻镇工作队意识到,要充分挖掘特色产业的发展潜力,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值得一提的是,在连山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心四大基地中,小三江镇就占了两个。除了连山众创的大豆精深加工创新研究基地,还有位于省洞村黑山羊智慧养殖生态示范场的智慧羊标准化创新研究基地。
智慧羊养殖也是在上一轮工作队的牵线搭桥下迅速发展起来的,主要通过科技赋能,立足于发展“五羊”:即培养高繁殖率、高品质的“良种羊”,实现养殖量质同升、可溯源的“智慧羊”,种养循环培育“生态羊”,推广地理标志树立“品牌羊”,联农带农发展“致富羊”。
工作队队员、驻省洞村第一书记丁江阳介绍,省洞村黑山羊智慧养殖生态示范场正在加紧布局新式光伏羊棚,实现发电和智能养羊双丰收。这几年基地无论是在就业、技术还是产业红利等方面,对当地的辐射带动作用都很明显。
“幸好有基地在,要不我亏惨了。”说起去年经历的一场黑山羊疫情,韦先旭仍心有余悸。得益于基地的发展,韦先旭的爱人在基地谋得一份工作,每个月约有4000元收入,而且学到了一些养殖技术。韦先旭则从事黑山羊养殖。去年,一场黑山羊传染性肺炎袭来,不少黑山羊发病,韦先旭紧急向基地求助,“基地的专家团队诊疗后给出专业治疗方案,经过几天抢救,大部分黑山羊保住了,只损失了几十头。”韦先旭说,后来得知当地有些养殖户因无计可施,损失惨重。“为了养好黑山羊,下一步将要从基地引进良种。”韦先旭说,基地的带动给了他很大信心。
抓好民心工程,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
“这栋教学楼下学期就能投入使用了,学生再也不用挤着上课了。”小三江中学副校长虞秀柏充满期待地说。在小三江中学,一栋崭新的五层教学楼已经建好,正在做最后的内部装修。
虞秀柏告诉记者,小三江中学现教学质量在全县排名靠前,由于此前的教学楼经鉴定确定为危房,不得不拆除重建,过渡期学生们只好挤在实验室改造的教室上课。这栋由广州帮扶资金大力支持建设的新教学楼届时可容纳600多人同时上课,还有设备齐全的多功能室。他说,工作队不但关心学校的建设,作为退役军人,工作队员杨润平、丁江阳还多次到学校开展国防教育,令全校师生颇为感动。
沿着小三江河,一条直通小三江中学的道路正在修整路面,彭毅介绍说,这条由组团单位投入75万元支持的“学子路”,有望于今年建成,届时学生们上课就不用兜远路和与车辆混行了。
而在不远处,一座横跨小三江河的大桥已重建好,工人们正在做桥面作业。说起这座大桥,当地群众都赞不绝口。原来,去年4月20日,受持续强降雨影响,小三江河水位暴涨,小三江桥被洪水冲毁,不能再使用。两岸群众出行要绕路六七公里。汛期过后,工作队急群众之所急,投入100多万元帮扶资金助力小三江桥重建。不久后,这座广清同心共筑的“连心桥”将重新开放,还路于民,还便利于民。
一步一个脚印,久久为功,驻小三江镇工作队正以强大韧劲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而努力,不断提升当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统筹:李志 朱颖洁
采写:新快报记者 曾贵真
摄影:新快报记者 邓 迪
校对:马少俊
版权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