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支点之一的中山市小榄镇,近年来以“政务服务数字化、社会治理精细化、文化传承创新化”为抓手,打造“湾区智造+人文古镇”双轮驱动发展模式。其探索基层政务服务新模式,成功入选广东省优化县域营商环境典型案例;其首创的“文化村长制”在中山全市范围内得到推广。2024年全镇GDP 586.4亿元,同比增长5.7%。2019年起连续四年在“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评选中位居前列。
当政务服务的高效能遇见社会治理的精准创新,当传统文化基因碰撞现代产业动能,小榄镇正书写着粤港澳大湾区镇级治理的鲜活样本。这座拥有800多年历史的古镇,正以“绣花功夫”雕琢湾区高品质生活空间,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跑出加速度。
政务服务“智改”
从“跑断腿”到“指尖办”
综合窗口改革是打破部门壁垒、实现“一窗通办”的核心抓手,是解决群众办事“多头跑、反复跑”问题的治本之策。小榄镇通过全面梳理,同类归并,把企业诉求马上办、规上企业服务专窗、深中通办、跨域通办、特定人才等特色窗口向“中易办”服务专席全面整合,实现企业全部诉求“一窗通办”。
2024年,小榄镇推出“极速审批”模式,企业开办全程网办率高达99.9%,平均核准时间不到1天。元一科技智慧纺织总部项目45分钟拿到“四证”直接动工;天樾嘉园三期项目4小时实现“三证并发”,真正做到了“交验即发证”。重点项目施工许可审批仅需0.5个工作日,全年助力37个重点项目“快动工”。
小榄镇全域打造“10分钟政务服务圈”,把260多项高频业务下沉到29个村(社区)、政务服务点以及产业园区。在聚诚达产业园,企业“足不出园”就能办妥14项审批;镇个私协会政务服务点更实现“秒办结”,2143宗业务零跑腿。
线上线下“双通道”,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据小榄镇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线上“一网通办”包括公积金、社保、税务等217项业务全程网办,手机提交材料,“视频办”专区还能连线客服手把手指导。全市首个“镇村视频通办”服务,让村民连线镇政务大厅远程核验,养老保险等45项高频业务“一次不用跑”。线下“一窗通办”包括30个综合窗口覆盖552项高频事项,90%业务即来即办,材料减少60%,排队时间从40分钟缩至10分钟。
另外,专属服务和跨域通办业务也受到企业群众双点赞。专属服务中重点企业VIP服务让250多家规上企业享受“管家式”帮办,专人跟进从立项到投产全流程。而跨域通办“零距离”,让深中协同更紧密。目前,小榄镇与深圳等省内多地联动,推出了29项“跨省通办”、383项“深中通办”业务。从“群众跑腿”到“数据跑路”,从“多窗奔波”到“一窗通办”,小榄政务服务以“硬功夫”打造“软环境”,生动诠释了“人民满意”的政务服务新范式。
社会治理“慧治”
数智绘就社会治理新图景
社会治理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一头连着人民群众幸福指数。2024年,小榄公安分局“一站式”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升级改造后,刑事案件办结率达60.72%;行政诉讼案件在全市占比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高沙社区、东升社区充分发挥数字技术优势,进一步完善视频监控系统,融入AI监控、天翼云播等设备,并与公安平台联网;社区也鼓励临街商铺、住宅、厂房等相关负责人将其自有视频监控设备接入到社区视频监控平台,最大限度实现信息共享、治安联防。2024年,高沙社区、东升社区刑事治安警情同比分别下降19%、32%。
基层社会治理是推进“百千万工程”的关键环节。作为中山市最早一批构建“数字乡村”智慧平台的社区,小榄镇高沙社区已成为全市乡村“数治”赋能治理现代化的缩影。以“积分银行”和“联防联控”两个智慧平台为切入点,将数字技术植入乡村建设、社区治理和群众生活中。经过一年多的探索,高沙社区正以数字治理新模式,提升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治理参与度,实现“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
“高沙社区累计投入资金50多万元,安装社会治安监控点177个、监控枪264支、云广播设备30支,覆盖辖区重要路口路段、幼儿园、小学、文体广场、老人活动中心等重点公共场所。”作为平台建设方,中国电信中山分公司销售部数网中心中山数字乡村运营官利霍山介绍,高沙社区“联防联控”平台是一套集监控、感应与AI算法技术于一体的社区安防系统,以安装高清监控和“云广播”设备、建立数字化管理平台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河涌安全提醒、垃圾分类提醒、校门佩戴安全头盔提醒、重点出入口车辆识别等功能。
成立“小榄镇新业态公共法律服务驿站”、举行“1名村居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行动、创建“红管家”工作室……小榄镇平安法制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小榄镇持续推动镇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向纵深发展,进一步夯实了基层安全稳定根基,有效促进了中山市高质量发展。
文化村长“育治”
引入文化达人“活化”古村
作为中山的文化强镇、广东省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小榄镇民间文化资源丰富,拥有镇级文艺组织20个、各村(社区)文化文艺类社团近170个。2023年8月,小榄镇选取镇内8个社区进行试点,启动“文化村长”项目,通过引入民间文化名人和能人,深入乡村开展文化志愿服务,强化基层文化队伍,促进小榄文化进一步发展。
2023年年底,在西区社区党委的建议下,中山菊城假期商旅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欧洪枝将一间闲置了20年的旧蚕室翻新,打造成一个集休闲咖啡茶室、手工体验馆、龙舟历史文化体验馆、蚕桑体验馆、菊花文化馆等于一体的文旅打卡点。这就是小榄镇西区社区南河西树户外拓展基地(以下简称“南河西树”)。此次改造既保留了原建筑的古朴风貌,又巧妙地将当地特色文化与现代设计元素相融合,赢得了市民和游客的一致好评。
2024年,西区社区开展“文化村长”驻点工作,欧洪枝成为社区的“文化村长”。欧洪枝告诉新快报记者,南河西树的成功落地,不仅为西区社区带来了经济的收益,更让当地文化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和展示。
在社区党委副书记麦智敏看来,“文化村长”为社区注入了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和活力。在“文化村长”的引领下,社区开展了各种创意集市、文艺创作、文化汇演等文化活动,让居民们享受到了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同时,“文化村长”还积极推动特色文旅项目的开发,助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家庭示范街的打造,进一步提振了当地群众的文化自信和发展信心。
在邻近的九洲基社区,“文化村长”王湛春以独特的烙画技艺为媒介,打造了一系列文旅产品。他还通过设立烙画培训室和烙画展览馆,为游客提供亲身体验烙画艺术的机会,并通过烙画作品的展示与销售为社区创造经济效益。
在高沙社区,“文化村长”李垚儒依托当地红色革命文化底蕴,打造红色革命文化基地和红色文旅线路。他希望通过融入雕刻艺术等特色文化元素,将高沙社区塑造成一个集文化教育、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红色旅游胜地。
“惠民利民是我们开展‘文化村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小榄镇党委书记赵锡雄表示,2024年,在首批实践经验基础上,小榄向全镇29个村(社区)派驻了“文化村长”,实现服务全面覆盖,并在此基础上设立“文化村长”工作室、组建群众文化队伍、配备群众文化活动场地,实现从“一个带头人”到“一个团队”的转变。这一成功的实践,不仅为中山全面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文化建设提供了新思路,也为推动“文化兴城”战略、助力“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提供了实践经验。
采写:新快报记者 李红云 通讯员 蔡焯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