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4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3月份70城房价数据。2025年3月份,住房市场成交活跃度提升,70个大中城市中,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城市个数增加;一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二三线城市环比总体降幅收窄;各线城市同比降幅均继续收窄。
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1%
3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城市有24个,比上月增加6个。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1%,涨幅与上月相同。其中,上海和深圳分别上涨0.7%和0.1%,北京和广州分别下降0.2%和0.1%。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持平,与上月相同;二手住宅环比下降0.2%,降幅比上月收窄0.2个百分点。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2%,降幅收窄0.1个百分点。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指出,3月份房价上涨的城市数量明显增加,从此前的18个变为24个。房价上涨城市数量增加,得益于销售端数据的向好发展,同时这也说明一点,即市场信心明显增加。“今年各地购房政策环境好、房价指标也积极向好,反过来会对二季度楼市向好发展提供更大的支持。”
广东省城乡规划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宇嘉同样认为,“70城新房中有24个城市价格上涨,比2月份上升了6个,整体看楼市止跌回稳的基础在不断夯实。”李宇嘉指出,这一轮楼市表现,重点城市止跌回稳的趋势更加明显。主要在于,这些城市前期流入人口多,前些年房价在高位徘徊制约购买力释放,近几年房价回调导致观望,导致积累的刚需庞大。另外,这些城市常住人口规模大,老市民的改善潜力也很大。“近年来政策积极降低门槛、降低成本,对刚需和改善的释放效应比较明显。同时,去年四季度住房消费释放充分,二手房低价房源大量消耗,近期成交的房源多为次低价房源,或业主继续降价的意愿降低,比如价格逐步企稳,由此导致了这些城市的价格率先止跌回稳。”
在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长张波看来,一线城市复苏符合预期。“3月一线城市中,上海、深圳新房市场有一定分化,这种分化本质上是‘政策精细化调控+区域供应错配’的双重结果,与区域供应结构和高价项目成交占比有关。例如,深圳新房价格自2024年10月以来已连续多月上涨,中心城区高价项目成交活跃推动市场心理转向‘买涨不买跌’。
二手房上涨城市比上月增加7个
二手方面,3月二手住宅环比上涨城市有10个,比上月增加7个。一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由上月下降0.1%转为上涨0.2%。其中,北京、上海、深圳分别上涨0.5%、0.4%和0.3%,广州下降0.2%。二线城市二手住宅环比下降0.3%,降幅收窄0.1个百分点。
“二手房是‘小阳春’至大受益者。”张波表示,虽然二手房环比上涨城市只有10个,明显少于新房的24个,但市场实际成交量占比却不断提升。“根据58安居客研究院监测的重点城市数据显示,2025年1-3月,二手房成交占比达65%,比2024年再升4.7个百分点,其中一线城市占比最高,达70.5%,新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则分别为63.1%、61.8%。3月房价数据反映了楼市在政策托底下的结构性复苏,验证了‘政策底’向‘市场底’传导的实际效果,但供需关系的根本性改善仍需时间,城市间分化仍是长期主题,后续需关注政策落实效果与经济环境联动性。”
严跃进告诉记者,“二手房的特征是价格深度调整,所以二季度是认购二手房的最好时机。由于二手房价格处于历史低位,且目前正处于开始小涨的初期阶段。从这个角度看,对于认购学区房等购房者来说,要积极把握此类形势和认购住房。一些新房交易不错的城市,随着新房交易量的上升,客观上也使得二手房的供求关系持续改善,进而也使得价格层面出现积极的上涨态势。”
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降幅均继续收窄
3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2.8%,降幅比上月收窄0.2个百分点。其中,上海上涨5.7%,北京、广州和深圳分别下降5.7%、7.2%和3.9%。一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4.1%,降幅收窄0.8个百分点,其中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分别下降2.1%、1.4%、8.7%和4.1%。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分别下降4.4%和7.0%,降幅比上月分别收窄0.3个和0.4个百分点。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分别下降5.7%和7.8%,降幅比上月均收窄0.2个百分点。
展望后市,李宇嘉认为,4月份及二季度是传统交易淡季,从目前带看量和访客量来看,4月份及二季度销售会季节性走弱。但2025年最大的变化就是一大批改善型新盘入市,特别是密度较低、配套完善、品质优良的“好房子”项目。“近期,住建部明确将住宅层高提高至不低于3米,并扩大了存量在售新房收储力度。供给侧改革将引领和驱动基于美好人居的改善型时代到来;需求端积极消化库存有望改善供求关系和市场预期,新房价格将得到进一步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