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烟雾病是儿童第二高发的脑血管病。近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简称广医二院)神经外科佟志勇教授团队成功为一名9岁的烟雾病患儿实施了华南地区首例儿童烟雾病脑血管序贯双吻合术。术中患儿最细的血管直径仅0.5毫米左右,血管薄如蝉翼。团队使用细如发丝的针和达到视觉极限的细线,成功完成显微序贯双吻合术,除了立即改善患儿的脑组织血液供应,其未来因烟雾病而出现脑缺血或脑出血的风险也大大降低。
活泼女孩突发脑室出血昏迷竟因烟雾病
9岁的萱萱(化名)家住湖南邵阳,2025年3月的一个清晨突然头痛剧烈,呕吐过后不久就陷入了昏迷。看着平时活泼好动的孩子突然昏迷不醒,家人万分焦急,马上送到当地医院。医生检查发现萱萱脑室出血,紧急实施了脑室外引流术。经进一步检查后,医生怀疑萱萱脑室出血的原因可能与烟雾病有关。家人将小萱萱带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
烟雾病是一种罕见的脑血管疾病,其本质特征在于双侧颈内动脉末端及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起始部的慢性进行性狭窄或闭塞,并继发脑底异常血管网形成。这种异常血管网在脑血管造影图像上形似“烟雾”,因此得名烟雾病。
入院后,广医二院神经外科佟志勇教授团队为萱萱进行了专业的脑血管评估检查(脑血管造影,脑CT灌注,脑磁共振),确诊为“烟雾病并发脑动脉瘤”,通过梳理疾病链条,最终锁定烟雾病是萱萱突然昏迷的罪魁祸首。
针对萱萱凶险复杂的病情,广医二院神经外科主任王业忠教授、副主任佟志勇教授和姬云翔副主任医师等数位脑血管病专家制定了完整的诊疗方案,即先行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避免二次出血危及生命;待患儿病情稳定后行右侧脑血管序贯双搭桥术和颞肌贴敷术;间隔一个月后再行左侧脑血管序贯双搭桥术和颞肌贴敷术。3月20日,姬云翔医生团队成功为患儿实施右侧脉络丛前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消除动脉瘤破裂风险,为后续血管重建创造安全条件。手术顺利完成后,萱萱出院安心休养,准备迎接更具挑战的治疗。
蛛丝缝合,序贯双吻合术搭建脑血流新通路
经过两周的康复,在萱萱最初脑室出血一个月后,4月7日她再次入院接受首次脑血管搭桥手术治疗。由于儿童脑血管较成年人更为纤细,术中麻醉维持及术后用药需更为慎重,于是医院组织多学科诊疗(MDT),为患儿手术安全、治疗用药及术后快速康复保驾护航。
4月10日,佟志勇教授团队成功为萱萱实施了儿童烟雾病血管联合搭桥手术(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序贯双搭桥术和颞肌贴敷术)。由于患儿的脑血管极其细小,团队使用的针细如发丝(直径0.05毫米),缝合线更是细若蛛丝(直径0.018毫米),缝合线肉眼几乎看不见,手术需全程在高倍显微镜下操作。
“简而言之,此项手术就是通过将耳朵前方的颞浅动脉分离下来,穿越肌肉和颅骨,缝合到大脑表面的血管上,联通脑外与脑内的生命之桥,改善患者脑组织的血液供应。”佟志勇解释。术中,医生团队在脑动脉上“绣花”,通过超精细的操作,成功将头皮下的一根动脉连接到两根脑血管上。血管“无缝”吻合完毕,术中多种精准监测均显示脑血流明显改善。
得益于神经外科颜红波护理团队“精准化、人性化”为核心的儿童烟雾病围术期护理新范式,萱萱迅速康复。术后第二天,好动的她便迫不及待地下床独立在病区“溜达”了。医生团队计划间隔1个月后,为萱萱进行左侧联合脑血管搭桥手术,完成整个治疗方案的闭环。佟志勇介绍,成功手术后的萱萱未来因烟雾病而出现脑缺血或脑出血的风险将大大降低。
首创脑血管序贯双吻合技术让烟雾病患儿获益
专家指出,目前人们对于烟雾病的认知仍不清晰,通常认为这是一类病因和病理不明的罕见脑血管病,年发病率为0.35-0.94/10万人,广东省年烟雾病发病患者约500-1000人。烟雾病的发病年龄呈显著的双高峰特点,好发病年龄为5-10岁和30-40岁,患者颅内的颈内动脉进行性狭窄,颅底代偿性增生的脆弱“烟雾状”异常血管网存在结构缺陷,儿童因代偿不足易脑缺血,成人因血管破裂或动脉瘤易脑出血,严重影响生命质量和生存期。
烟雾病是儿童第二高发的脑血管病(第一位为局灶性脑动脉病),容易进展,小于9岁的儿童3年进展率为32%。儿童烟雾病的脑血管搭桥手术难度之高比成人更甚,大部分医疗中心采用脑贴敷术的间接脑血管搭桥技术治疗儿童烟雾病,部分患儿术后脑血流仍然不理想,复发脑缺血和脑出血,需要再次脑血管直接搭桥手术治疗。
而佟志勇教授团队2019年首创的脑血管序贯双吻合技术,通过单支供体动脉与两支受体血管的序贯连接,实现“一供双流”的血流重构。术后血流量倍增,避免二次手术;动态平衡血流压力,降低术后脑水肿、出血风险;儿童适配性设计,采用“蛛丝级”超细缝合线实现精密吻合。该技术突破传统单支吻合限制,尤其适合需同时改善大脑中动脉与前动脉供血的复杂病例。
Tips:
警惕孩子反复短暂性脑缺血症状
佟志勇指出,儿童烟雾病早期发现对预防脑卒中至关重要。家长需警惕孩子出现的反复短暂性脑缺血症状,如突发肢体无力、言语不清或视物模糊,特别是运动后加重的单侧肢体麻木或抽搐。不明原因的头痛、晕厥以及发育迟缓(如语言或运动能力落后同龄人)也可能是潜在信号。对于存在这些症状的儿童,尤其是伴有家族史或合并唐氏综合征等疾病的患儿,应及时进行神经影像学检查。
MRI和MRA能无创显示颈内动脉末端狭窄及典型的“烟雾状”侧支血管,而脑血管造影(DSA)则是确诊的金标准,可清晰评估血管病变程度和代偿循环情况。由于该病具有进展性,一旦发现可疑症状应尽早就诊神经专科,通过规范评估和及时干预来改善预后。
采写:新快报记者 梁瑜 通讯员 许咏怡 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