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一连五天的“2025年“兰缘盛荟·花开越秀”文旅周4月20日下午闭幕。闭幕式还进行素馨佳人决赛,优胜选手游兰圃,展演“中华十雅”等。在文旅周期,举办了“迎全运国潮蹴鞠赛”“广交会客商兰圃行”等近二十项活动。纵观迄今三届的“兰缘盛荟”,它已经出色地连结了一朵花、一个园、一座城市,升华为城市文化媒介,有效地推广了广州城市品牌“美在花城” “活力广州”“千年商都”。
“美在花城”美起来:
以花为媒,打造广州“雅文化”
4月20日,越秀区第三届“素馨佳人”评选活动总决赛在东方宾馆举行。
活动现场,参赛选手通过国潮服装展示、才艺表演、非遗技艺表演等形式,展现传统文化魅力,绽放新时代女性华彩。她们之中有学生、舞者、舞台剧演员、汉服模特、电商职员……
经过激烈的角逐,翟衍华荣获冠军,田函诺、赖嘉欣分别获得亚军、季军。
翟衍华是广东工业大学表演系的学生,擅长双语主持、舞蹈、书法,曾获得世界小姐广东赛区冠军、中国旅游文化大使冠军,她以中英双语流利地表达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感悟,通过舞蹈展现丝绸之路文明交融。
田函诺是一名硕士研究生,她既能在舞台上翩翩起舞,也能在实验室用代码创新工业设计,其作品《佳人·素心》融合了中国舞与素馨花茶艺进行创新演绎,使用AI生成音乐,展现科技与艺术的碰撞。
“月光光照地堂……”土生土长的广州女孩赖嘉欣将歌声和古筝相结合,把属于每一个广州人的童谣唱出不一样的韵味。
决赛后,素馨佳人们与游客一起游兰圃,与扮演黄庭坚、李清照、白娘子、伯牙、唐寅、卓文君、上官婉儿、嫦娥、葛洪的演员们,共同演绎“中华十雅”:莳花、焚香、品茗、听雨、抚琴、对弈、酌酒、读书、候月、寻幽。
活动直播也吸引了很多粉丝,他们纷纷在评论区留言,“一帘烟雨”建议道:兰圃来个“场景革命”,打造“中华十雅”固定场景,让它们成为日常活动(至少每月做个十雅体验日);“阿男是个女仔”则支招:十雅扮演者可以让市民参赛,竞争上岗。
“活力广州”动起来:
玩蹴鞠国潮当道,迎全运非遗传承
4月16日下午,阳光洒在绿意盎然的大草坪上,生机盎然的落羽杉与古色古香的蹴鞠相映成趣,仿佛拉回到千年前的时光。蹴鞠赛即将上演。
蹴鞠,始于战国,兴于汉唐,盛于两宋——它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足球”,更是连接古今的体育之魂。两千多年前,它曾是军营强兵的训练之法;唐宋盛世,它飞入寻常巷陌,成为文人雅士、市井百姓皆爱的“全民运动”。2006年5月,蹴鞠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作为一群深爱蹴鞠与足球的青年传承者,我们想通过蹴鞠的展演,还原唐宋蹴鞠技艺、保护传承非遗,同时探索传统体育与现代足球的融合之道,让千年蹴鞠走出典籍、走进生活,让世界看见中国足球的根脉与新生。”蹴鞠队领队、中国临淄蹴鞠队队员郑嘉润介绍道。
小彭是广州七中实验学校初中女子足球队队员,该队蝉联2023和2024全国五人制足球青少年锦标赛(女子U13)冠军。她说:“在兰圃一起玩,感觉很棒,我们都很喜欢。”张领队也说:“蹴鞠的趣味性和娱乐性很强,今年推广全运会,我们也会继续玩蹴鞠,让传统更有活力。”
广州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刘思东携手7名画家,在落羽杉大草坪开展写生活动,以画笔勾勒国家级非遗项目蹴鞠的经典魅力,定格穿越千年的足球之旅。
越秀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越秀区将继续以十五运会为契机,打造更多具有文化内涵和体育精神的活动,为市民游客呈现一场充满活力与创意的全运盛会。”
“千年商都”活起来:
广交会外宾体验千年商都的魅力
4月17日下午,越秀区商务局、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共同组织“走进越秀——第137届广交会商务考察团”,来到兰圃,观赏精品兰花展,燃香品茗,互动体验通草画、曾氏榄雕、粤绣(广绣)等非遗项目,与非遗大师零距离交流,感受非遗魅力。
兰圃同馨厅正上演着由广州粤剧院推出的粤剧《游园惊梦》,海外客商观赏后还饶有兴致地穿起戏服留影。
接着,考察团到达广州白马服装市场,场内服装商品琳琅满目,考察团海外客商纷纷走进各大服装商铺,或进行商务洽谈,或挑买商品。
文旅周期间,广州越秀国际会议中心广场,流花街道也在举行办了一场以“幽兰入境·霓裳车驿”为主题的创新车展活动。车赏会现场以水墨兰韵为背景,精心营造出“幽兰入梦”的奇幻场景。小米汽车、林肯、大众、捷豹、路虎、本田等众多知名汽车品牌携AR等多元技术惊喜亮相。观众置身其中,通过视觉、触觉、体感等多维度交互,能够深刻感受传统文化与汽车工业、AI技术深度融合的独特魅力。
流花街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流花街将继续依托产业优势,深耕文化内涵,推出更多具有流花特色的活动,促进产业发展。”
文化为魂、商业为体、旅游为媒,兰缘盛荟绘就了文商旅融合发展新图景。
【专家之声】
“地理滋养文化,文化反哺城市”
梁凤莲(广东省文史馆馆员、学者、作家)认为,“兰缘盛荟”通过“场景融合、文化叙事、互动体验”三大策略,不仅完成了一场好看的花事,更成为广州向世界讲述“地理滋养文化,文化反哺城市”的典范案例。
梁凤莲也提出了几项建议,一是强化地理基因,将兰圃从“展览场地”升级为“兰花生态研究样本”; 二是用“缘”字串联古今中外,构建完整的兰花文化叙事链;三是以“盛”“荟”驱动产业价值”,让活动真正服务城市发展战略。
“继续写好‘兰圃志’”
何愿飞( 越秀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表示,2025年“兰缘盛荟”在场景美感和流量运营上表现不错。原因之一是它致力于让“兰”文化符号多元呈现,离不开文旅商、人货场的创融和共享。
何愿飞介绍道,兰缘盛荟(春广会期间举办)是有意锚定“越秀海丝文化周”(在秋交会期间举办)的边界的,希望有的放矢,重点突出。
接下来要继续写好“兰圃志”,如研究“兰与城史”(如南越王时期兰花药用记载),“兰与国际”(清代十三行兰花外贸)等的深层关联。策划“兰花与广州”主题展览,挖掘兰花在岭南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如君子品格、商贸历史),链接海上丝绸之路的植物交流故事,赋予活动历史深度。
“广州气质,吐气如兰”
劳震宇(广府文化推广专家,知名博主)认为,
从“赏花”到“养心”的升维,是兰缘盛荟的内核。它通过“研学深挖文化内涵、公园打破场景边界、城市绑定雅致符号”,让市民与游客在活动中共情城市品牌,体验广式雅生活而记住广州气质。
劳震宇认为,广州气质,吐气如兰。如兰花的坚韧,适应力强;包容,品种多样;高雅,有文化底蕴。
“把广州打造成兰花之城”
胡刚(华南城市研究会创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建议:把广州打造成“兰花之城”。
胡刚认为,兰花虽然不是本土的特有,广州胜在花痴者多,爱兰者众,更有兰圃为本,“兰缘盛荟”为抓手,相信兰花是不错的选择。
胡刚为此支招:与广汽、珠江啤酒等本土品牌联名推出限定产品(如兰花味饮品、车载香氛),在包装上印制活动二维码导流;邀请广州非遗传承人创作“兰花主题”广彩、榄雕作品,于公园内开设快闪工坊;推出“兰缘城市漫步”专线巴士,串联越秀公园、兰圃、陈家祠等。
采写:新快报记者 邓毅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