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4月15日-4月21日是“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中国每年新发肝癌38.9万人,所有癌症中排名第四。大部分肝癌病人确诊时为中晚期,失去了手术根治的机会。近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肝胆脾外科主任戴朝六教授、介入科主任牛猛教授通过直播向公众科普肝癌的预防、筛查、治疗以及当前最新治疗方法等相关知识。
我国肝癌发病人数多,治疗方法不断丰富
面对“肝癌”这个晴天霹雳的诊断结果,很多病儿无法理解:“为什么 是我?”我们很难详细去追究为什么,但确实有些人比一般人容易罹患肝肿瘤,有些因素容易诱发肝肿瘤。戴朝六指出,如同其他癌症一样,肝癌的成因十分复杂,很少是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由许多致癌原因相互作用,经过许多过程,最后才形成肝癌。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2022年发布的统计数据,中国每年新发癌症人数有406万,其中肝癌发病人数38.9万,肝癌的发病人数在所有癌症中排名第四。肝癌每年的死亡人数达33.6万,居所有癌症第二位。而且,在我国,大部分肝癌病人确诊时为中晚期,失去了手术根治的机会。
肝癌要获得更好的疗效,应早诊早治。不过,肝癌诊疗发展迅速,如今除了有外科治疗,还有介入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放射治疗,以及最近比较热门的钇[90Y]内放射治疗等,因此,即使中晚期肝癌病人,有的病人也有通过转化治疗,获得根治性切除的机会。“中晚期肝癌手术做不了,或者残肝太小,而通过转化治疗,可使大肝癌变小肝癌、不够用的残肝体积再增长,从而获得手术治疗机会。”戴朝六称。
肝癌的诊疗研究在飞速发展,技术在迭代,治疗方法很多,哪种更适合患者,要多学科专家一起讨论,找一个最佳方案。专家称,盛京医院有很好的MDT多学科会诊团队,通过多学科的会诊讨论,给予患者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预防才是硬道理,规范筛检可早期发现肝癌
预防才是硬道理。接种乙肝疫苗,避免进食霉变食物,避免脂肪肝、酗酒,都是避免引发肝癌的重要因素。其中,对肝癌高危人群来说,肝癌要早期发现,就要进行监测。肝癌的高危人群包括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病人、慢性肝炎病人、在我国尤其是乙肝及丙肝慢性感染者多见,家族中有人罹患肝癌者等亦须重视,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发展为肝癌的病例亦有增加的趋势。
戴朝六指出,肝癌的筛检包括血液检查、影像检查和病理组织诊断。血清中的甲胎蛋白(AFP)与异常凝血酶原(DCP)是肝癌最有价值的肿瘤标记物,是筛检肝癌简单方便、且最常用的的检测手段之一;超声造影、计算机断层增强扫描(CT)、核磁共振(MRI)则是重要的影像学确诊手段;个别病人还须采用血管造影进一步明确诊断,并同时予以相应的治疗;PET- CT检查则主要用于了解肿瘤有没有远处转移。
尽管穿刺活检是肝癌诊断的金标准,但绝大部分肝癌通过血液化验与影像学检查就可获得诊断。肝癌是唯一不需要病理学诊断就可以获得临床诊断的实体瘤,当然病理诊断对于治疗方法的精准选择有重要参考价值。“有慢性肝病背景的高危人群,通过最简单的肝脏彩超检查联合血液化验甲胎蛋白(AFP)或异常凝血酶原(DCP)等肿瘤标志物,4~6个月主动到医院检查一次,理论上可以发现100%的3厘米以下的小肝癌,如及时发现小肝癌并进行手术切除,5年生存率在70%以上,有的甚至可以达到90%以上。”戴朝六称。
临床上约九成的肝癌病患都可以通过了解病史、血液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找出病因,仅只有一成左右的病患需要做肝穿刺活检来明确诊断,如肝肿瘤之性质、肝硬化之确认、不明原因之肝脏炎症等。透过肝穿刺可以进一步确定病因或疾病严重程度,并为综合治疗提供依据。
警惕上腹胀痛、疲倦、腹水、黄疸等六大症状
肝癌早期通常没有症状,所以有很多患者被告知罹患肝癌时都难以置信:“我身体很好啊,怎么会?”但是,随着病情的进展或肿瘤大小、位置等差异,还是会逐渐出现一些症状。牛猛表示,如果能定期追踪检查,早一点发现,就多一分治疗的把握。
说到肝癌的常见症状,牛猛指出,一是上腹部胀痛。肝脏内部没有痛觉神经,所以肝癌在早期通常不会痛。如果肝癌很大了,或是虽不大但刚好长在肝脏表面,就可能会刺激肝脏表面包膜上的痛觉神经,引起腹痛、腹胀。
二是疲倦、食欲不振、腹胀、体重减轻。肿瘤长得很大时,可能会出现疲倦、食欲不振、腹胀、体重减轻等症状,此时的肝癌多半属于较晚期。
三是腹水、下肢水肿。肝癌侵犯门静脉主干时,可能引发腹水;肝癌晚期,肝机能衰退,肝脏合成的白蛋白不足,也会引起腹水及下肢水肿。
四是血便、吐血。肝癌如果长在门静脉附近,很容易跑进门静脉血管内,若侵犯门静脉主干可能导致门静脉压力上升,引起食道或胃静脉瘤破裂出血。食道或胃静脉瘤破裂出血时,轻者可能解黑便或血便,重者可能大量吐血。
五是黃疸。肝癌如果长在胆管附近,侵入总肝管或总胆管内,胆汁不易流通,就可能会出现黄疸;如果肝肿瘤很大,大部分的肝脏组织被肝癌组织所取代时,也会出现黄疸。
六是腹痛。肝癌如果破裂出血,会引起突发性腹部剧烈疼痛,甚至引发休克昏厥。如果肝癌转移至身体其他部分,则会引起不同的症状。例如,转移至股骨引起疼痛,转移至脑部引起头痛、恶心、甚至意识昏迷等症状,转移至肺部引起咳嗽、咳血等症状。这些转移的现象多半出现在晚期的肝癌。
钇[90Y]治疗是四位一体肝癌降期转化的“核武器”
近两年刚刚引入国内的钇[90Y]微球注射液选择性内放射治疗(SIRT),是通过肝动脉导管介入方法,将数千万粒带有高能β辐射的钇[90Y]树脂微球植入至肝脏肿瘤供血动脉内,从肿瘤内部实施辐射损伤。牛猛表示,该治疗无需考虑肿瘤基因表达谱和特征生物标志物,是对肝脏肿瘤的精准“核打击”。钇[90Y]放射性核素能量高、半衰期短;纯β射线,组织内穿透距离短;衰变产物锆[90Zr]无毒无害;钇磷酸盐不溶于水,无挥发性。载体树脂微球生物相容性好,对组织无毒无害;粒径小,可以停留于肿瘤的毛细血管网末端,栓塞效应弱;比重轻,能更好地随血流流动而不易沉积。“相当于把一个核弹打入到肿瘤内部,让肿瘤完全坏死,达到肿瘤局部肝段切除的效果。”
钇[90Y]微球注射液选择性内放射治疗的最佳适用人群画像,一是体能状态好,肝功能好;二是肿瘤负荷适宜:理想情况下肿瘤负荷≤50%,更佳情况下肿瘤负荷≤25%,但不能过小;三是肿瘤局限且血供丰富:肿瘤血供丰富,肿瘤局限于1~2个肝段或单个肝叶,无广泛的肝外转移;四是肿瘤血管通畅。
牛猛表示,钇[90Y]选择性内放射治疗是“四位一体”降期转化的“核武器”,一是因为能强效缩瘤:高强度β射线精准杀伤肿瘤,总缓解率(ORR)高于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及系统治疗;二是能增大余肝;三是能治疗门静脉癌栓;四是患者能有良好的生活质量。“微球辐射剂量足以杀伤肿瘤组织,剩余正常肝可确保患者生存。”钇[90Y]选择性内放射治疗最理想的转化治疗方案,最终实现转化、切除、治愈。”
采写:新快报记者 梁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