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4月25日,森林“药”粮产业及肉桂产品团体标准学术会议在广东药科大学科技园成功举办。
“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全方位多途径开发森林食物资源的战略部署是新时代食品安全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会上,省参事室特约研究员、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原一级巡视员、副厅长葛国兴致辞表示,森林食品含有很多药食同源食材,如肉桂等,成为人们健康饮食的新选择、新焦点,市场需求巨大。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企业代表要三方合力,加大力度发展森林药食同源食品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会上,罗定市委副书记颜贵吉提出,罗定肉桂种植历史超千年,种植总面积约50万亩,年产桂皮、桂油分别占全国的1/3和2/3,桂皮中“桂皮醛”含量高达85%以上,品质冠绝全国。肉桂不仅是调味香料,更是温经通脉、散寒止痛的良药,具备抗氧化、降血糖、增强免疫等功效,被誉为“南药瑰宝”。面对当前肉桂发展存在的问题,颜贵吉提出三点期望:共建“产学研用”创新平台;共拓“肉桂+”应用场景;共创行业标准体系。
农工党广东省委会人资环副主任、广东省养老服务产业促进会会长李振清在会上作了题为《森林“药”粮团体标准总体发展战略规划》演讲。他指出,为了更好地推动罗定肉桂产业发展,广东省养老服务产业促进会联合广东药科大学、罗定市人民政府共同成立了肉桂(罗定)产业研究院,以“喝桂茶、闻桂香、吃桂(宴)、用桂美、疗桂灸”五桂文化为核心,构建“政会校企学”合作机制,围绕五高慢病人群的需求,生产系列肉桂五高健康产品,依托医养融合五法平衡百岁工程,结合五法平衡健康管理体系实施落地,建立线上肉桂鸡专卖店+线下肉桂产品展示厅,进入各大社区,大力挖掘银发经济,打造百亿产业。
为了增强罗定肉桂产业的市场话语权,李振清在会上还详细介绍了关于肉桂产业团体标准的实施方案。以广东药科大学肉桂(罗定)产业研究院为主体,成立肉桂产业链专家智库,将制定肉桂产品以及肉桂产业链标准体系,形成肉桂种植标准、优质产区标准,以及完善肉桂产业链及采购、加工、存储、物流、包装、销售、使用等各个环节的标准,推进全链条、全周期管理。重点打造肉桂知名品牌,培育龙头企业,规划建设肉桂总部经济孵化器,为乡村全面振兴、百千万工程深入实施注入强劲动力。
广东药科大学驻罗定服务队队长赵力民作了题为《以新质生产力为擎 赋能肉桂全产业链提升》的专题报告,详细介绍了广东药科大学肉桂(罗定)产业研究院的建设情况,以及肉桂产业的发展概况,包括肉桂的历史文化、产业基础、功能用途、国际贸易等,并提出了肉桂产业发展存在的不足及下一步发展方向和展望。
此外,广东药科大学中药学院高弘扬博士在会上作了《岭南道地药材肉桂有效成分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研究》主题报告,详细分析了肉桂和大叶清化桂的鉴定及其品质差异形成机制,生长年限影响肉桂有效成分积累的分子机制等内容。
在圆桌讨论环节,政府、高校专家教授、医院专家、企业代表、广东药科大学及肉桂(罗定)产业研究院代表组成五大阵营面对面对话,展开深入交流讨论,积极为肉桂产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省参事室特约研究员、省林业局原一级巡视员彭尚德在总结发言中表示,广东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和中医药文化底蕴,可重点发展药食同源森林食品产业。在推进这项产业发展过程中,建议具体做到“十化三打造”:合理化布局、规模化种植、工厂化生产、市场化运作、标准化规范、高端化研发、集散化营销、数字化管理、人文化提升、项目化实施,打造产业示范基地、优势产业集群、特色产品品牌,使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惠民富民的金山银山。
采写:新快报记者 陆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