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洪田股份及原实控人舒志高分别因涉嫌未按规定披露关联交易等违法违规、未按规定披露重大事项被证监会立案。同日,上交所下发问询函。事实上,洪田股份收购洪田科技转型时,出现了一系列“合规但擦边”的操作,尤其是在是否规避重大资产重组程序、是否存在向原实控人输送利益的问题上,监管早已关注。
关联方实控人同日被立案
根据问询函,洪田股份2024年年报被出具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原因是公司无法判断与其存在关联关系的股东是否与公司8家客户的控股股东诺德股份及其关联方股东之间存在未披露的关联关系。根据立案通知书,公司涉嫌未按规定披露关联交易。对此,上交所要求洪田股份披露,是否存在未披露的关联关系或其他利益安排,并说明过去三年内关联交易情况等。
值得一提的是,洪田股份被立案当日,诺德股份实控人陈立志、董事许松青也因涉嫌未按规定披露关联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被立案。
根据立案通知书,洪田股份原实控人舒志高因涉嫌存在未按规定披露重大事项被立案调查。据了解,2022年洪田股份完成了控制权变更,实控人由舒志高变为赵伟斌,舒志高仍在公司担任董事。2022年6月、2023年8月,洪田股份分两次收购了洪田科技81%股权;2022年7月至2024年4月,公司持续剥离原石油钻采业务相关资产,向舒志高配偶控制的苏州陆海控股有限公司出售6家子公司股权。前期,上交所曾要求公司核实前述交易是否构成一揽子计划,是否存在其他应披露却未披露的利益安排,公司均予以否认。
因此,上交所要求核实除已披露的控制权转让协议外,舒志高、赵伟斌及其他相关主体间是否存在对上市公司控制权的其他安排,并要求再次说明相关交易是否为一揽子交易,公司是否存在关联交易信息披露违规情形。
公司曾否认相关问询
事实上,上述问题的根源与洪田股份的“转型之路”息息相关。洪田股份曾用名为道森股份,成立于2001年,2015年登陆上交所主板,早期主业为传统石油钻采设备制造。2020年开始,受疫情、原油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公司业绩大幅下滑,在此背景下,公司股权被转让,实控人变更为赵伟斌。
赵伟斌入主后力推转型,收购洪田科技加码电解铜箔领域的同时,也开始逐步剥离此前业务资产,向原实控人关联方出售了多家子公司股权。但由于相关操作显得“合规但擦边”,也引发了市场质疑。
例如,公司两次收购洪田科技间隔14个月,合计交易金额8.7亿元,占上市公司2021年经审计总资产的48.50%;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37亿元,其中电解铜箔设备收入占比约51%。
上述金额比例、时间节点、主营业务变化等方面都“擦边”避开了《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中重大资产重组的认定标准,上交所也曾要求公司说明是否存在规避重大资产重组程序的情形,并要求判断是否构成重组上市、是否存在向原实控人利益输送的问题,公司均予以否认。
另一方面,2022年7月,洪田股份与诺德股份签订协议成为长期合作伙伴的同时,诺德股份关联方诺德科技也成为持有洪田股份5%股份的股东,2022年9月,洪田科技与诺德科技关联方诺德铜箔、诺德锂电签订了总金额超10亿元的设备采购协议。诺德科技还曾“擦边减持”,截至2024年12月5日,公司持股比例变为4.99%,巧避5%以上股东监管线。
从经营数据看,洪田股份2024年业绩大幅下滑,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38.60%和42.87%。今年一季度,公司更是陷入亏损,归母净利润为-2524.87万元。
采写:新快报记者 张晓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