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他们,是天上的“能量舞者”,是地心的“钢铁舵手”,是田野的“智慧耕者”,也是实验室里的“匠心妙手”……他们的故事,是个人奋斗与时代浪潮的共鸣。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期间,新快报特别推出“向‘新’筑梦 劳动最美”策划专题。让我们一起跟随劳动者们的脚步,触摸时代创新的脉搏。
没有轰鸣的现代生产线,只有更精密的作业流程——便携式荧光检测仪如同新时代的“考古之眼”,在青铜器表面扫描出千年元素密码;超声波洁牙仪化作除垢的“文物手术刀”,将锈蚀剥离成历史的尘埃……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的文物保护修复实验室内,文物修复师们身着白大褂,以显微镜为眼,以光谱仪为笔,在陶片拼接的纹路里、在试剂调配的刻度间,注解着新质生产力对文物保护的赋能故事。
近几年,这个团队,完成了南越国宫署遗址部分出土钱币、增城区博物馆馆藏陶瓷器、市一大道出土南明铁炮等保护修复项目;参与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馆藏脆弱青铜器保护关键技术研究”等课题。其中,广州市小谷围脆弱青铜器保护修复项目,更是荣获“2022全国优秀文物藏品修复项目”的殊荣。
出品:冯树盛 李青
策划:新快报记者 陈琦钿
统筹:新快报记者 王彤
采写:新快报记者 许婉婕
视频:新快报记者 郭思杰 黄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