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42家A股上市银行2025年一季报全部披露完毕。数据显示,上市银行一季度业绩呈现明显分化,16家银行营业收入同比负增长,12家银行净利润同比下降。其中10家上市银行营收和净利润双双同比下滑。整体来看,2025年,商业银行整体净息差仍持续承压。
利息净收入造成业绩差异
今年一季度,银行的营收和盈利情况均出现了分化。从营收来看,42家上市银行中,有26家银行营收同比正增长。其中,常熟银行营收同比增长10.04%,青岛银行同比增9.7%。有16家银行营收同比呈负增长,厦门银行、华夏银行、贵阳银行、平安银行营收的降幅超过两位数,同比分别下降18.42%、17.73%、16.91%、13.1%。
在盈利方面,有30家银行净利润同比呈现正增长,其中城农商行的归母净利润增长幅度相比大中型银行更高。杭州银行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幅最大,达到17.3%;齐鲁银行、青岛银行和常熟银行的净利增幅均超两位数,分别为16.47%、16.42%和13.81%。同期,有12家银行净利出现负增长,厦门银行降幅最大,同比下降14.21%,华夏银行同比下降14.04%。
从一季报数据来看,造成业绩分化的主要因素来自利息净收入差异和非息收入的大幅波动。具体到净利息收入上,超六成的上市银行今年一季度利息净收入同比都为负增长,国有大行中,仅交通银行净利息收入增长2.52%,其余五家同比降幅在2.74%~5.21%。中小银行中,重庆银行、江苏银行、南京银行、青岛银行等一季度利息净收入分别同比增长28.08%、21.94%、17.8%和11.97%,带动业绩指标实现稳增。
净息差降幅有所收窄
保持合理的净息差水平被视为银行业稳健经营的重要基础。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上市银行净息差普遍延续下行趋势,国有大行净息差均值为1.46%,较去年下降0.02个百分点;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净息差中枢也回落至1.6%-1.7%,但仍然低于1.8%的行业“警戒线”。
在披露了净息差情况的25家银行中,仅有4家银行净息差同比有所回升,有11家银行净息差低于1.5%。总体来看,城商行和农商行的波动性较高,而国有大行和股份行的降幅相对稳定。在各家银行的2024年业绩发布会上,有多家银行指出,银行业净息差仍然会持续承压,但相较于2024年,降幅将有所收窄。
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表示,上市银行净息差下行的原因,一是2024年存量房贷利率下调、LPR多次下降导致资产端收益率持续走低,2024年一季度成为高基数,叠加存量贷款重定价效应,今年一季度息差收窄压力较大;二是存款定期化趋势难改,负债端成本下行速度慢于资产端。薛洪言认为,随着存量贷款重定价效应的集中释放,银行业息差收窄压力有望边际缓解。整体来看,2025年,银行业仍将面临需求疲弱、息差承压、风险暴露等多重挑战,但边际上均有不同程度改善。随着稳增长各项措施的陆续落地,银行业有望迎来新一轮景气周期的起点。
采写:新快报记者 范昊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