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记者张晓菡报道 受CPO(共封装光学)概念持续活跃带动,5月8日,剑桥科技股价触及10CM涨停,报收38.07元/股,总市值达102.04亿元。
据悉,CPO技术是指将光学引擎和交换芯片(如AI芯片、网络芯片)共同封装在同一块主板上,可降低能耗提高传输效率。在CPO概念受到投资者热捧之际,剑桥科技近日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了上市申请,若此次港股上市顺利推进,公司有望成为A+H“AI通信第一股”。
剑桥科技主要从事电信、数通和企业网络的终端设备以及高速光模块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按2024年销售收入计,公司在全球综合光学与无线连接设备行业排名第五。
从业绩表现来看,2022年-2024年,剑桥科技分别实现收入37.84亿元、30.85亿元、36.5亿元;分别实现利润1.71亿元、0.95亿元、1.67亿元。从招股书来看,公司2023年业绩下滑主要是受到行业去库存导致需求延后、销量减少、部分期间费用上升等多重因素影响。
在营收结构上,剑桥科技高度依赖海外市场,海外收入占比超过90%。同时,公司客户结构较为集中。2022年-2024年,公司来自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63.5%、68.8%及74.9%。前五大客户中不乏美国客户的身影。在国际贸易摩擦背景下,剑桥科技对美出口也受到关注。剑桥科技在招股书中指出,公司此前已逐步在海外拓展产能,可满足向美国出售的产品销量。对于从中国销售至美国的产品,绝大多数订单运费及关税由客户承担,少数由公司承担,美国的“对等关税”对公司直接影响有限。
近日,剑桥科技交出了今年一季报“成绩单”。2025年一季度,剑桥科技实现营收8.94亿元,同比上涨5.18%;实现归母净利润3143.36万元,同比上涨21.11%。需指出的是,今年一季度,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42亿元,上年同期为5699.76万元,同比大幅下降349.48%,公司表示,主要系对比去年同期货款支付增加所致。截至今年第一季度,公司应收账款为12.97亿元,较上年度末的12.3亿元亦有所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