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引进全国知名乡村规划设计公司,将六段村打造为“茶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示范样板;复制广东“百千万工程”及茂名高州市“甜美果海”乡村振兴特色带经验做法,对19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屯进行提升;推动完善基础配套,深化旅游协作,带动金秀旅游不断升温……在粤桂协作双向奔赴的道路上,茂名市电白区、茂南区携手金秀瑶族自治县,以乡村振兴特色带建设为抓手,聚力打造“金秀百里瑶寨风情画廊”精品旅游线路,加快农文旅融合发展,以“带”的振兴辐射带动金秀全域乡村振兴。
加快完善基础设施 “筑巢”才能“引凤”
在金秀瑶族自治县委常委、副县长何林国看来,拥有7个4A景区的金秀县具有发展文旅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何让文旅产业带动金秀乡村全面振兴才是关键所在。这些年,粤桂协作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乡村振兴示范点,不断提升基础设施和旅游配套,正是破解问题的首要之举。
长垌乡滴水村是打造较早的乡村振兴示范点,2021年以来,投入各项资金1600多万元,重点实施乡村振兴示范点、特色瑶寨、传统村落古民居修缮等18个项目建设,民族化改造民房,建设民族特色巷道、停车场、露营基地、“四小园”等,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得到质的飞跃,2024年成为全国首届村晚的举办地。
粤桂协作投入1030万元打造了六段村、平道村两个乡村振兴示范点。六段村是百里瑶寨风情画廊的关键节点,2017年以来,在粤桂协作帮扶下,这座百年瑶寨进行了保护性开发,整村居民搬迁至村口,老宅打造成民俗旅游景区,村里建起了新村广场、游客中心、瑶寨农创梦工场,全面提升了道路、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人居环境焕然一新,又建设停车场、导视系统等旅游配套,逐步从一个深度贫困村“蝶变”成了乡村振兴特色村和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前沿阵地。
“你看,这里原来是个猪栏,现在建成了一个小型停车场。”六段村党总支书记莫苏林边走边说,“粤桂协作以来,我们村的环境和基础设施不断提升,为发展旅游打下了坚实基础。”
长垌乡平道村位于百里瑶寨风情画廊和经济发展走廊交汇处,粤桂协作以来,该村紧抓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时机,积极争取东西部协作等各项资金1500多万元,实施旧村搬迁、新村建设,新建表演场、游客服务中心、大型自驾停车场、星级公厕等设施,大力提升村容村貌的同时,旅游配套设施也不断完善。
“没有好的环境、设施,是不可能发展旅游的。”长垌乡常务副乡长苏景气介绍,2023年粤桂协作资金投入了600万元,2024年再投入550万元,提升了巷道、排水沟、路灯、停车场、篮球场、民宿等基础设施,整个村居环境提档升级,加快了乡村旅游重点村打造。
特色村蝶变网红点 “人气”带来“活力”
随着金秀乡村振兴特色带“金秀百里瑶寨风情画廊”的不断推进,六段村、平道村等一个又一个乡村振兴示范点逐步焕新、蜕变,也渐渐吸引了冲着金秀文旅招牌而来的大批游客,他们的到来,为这些曾经无人知晓的偏远小村带来了发展的人气和活力。
阴雨连绵的3月中,来自香港的长者旅行团来到了六段村,体验百年瑶寨的独特风情。长者们穿着羽绒服结伴而行,不时驻足欣赏巷道两边的瑶家民居,或者在村民的小摊上购买茶叶、中草药、手工艺品等土特产。“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古村落,很有特色,山里的空气也特别好。”杨女士笑容开朗地说。
乡村振兴示范点创建以来,六段村的游客数量不断增加,带动了土特产、餐饮、住宿、研学等多种业态发展。“去年旅游带动村民销售土特产300多万元,加上住宿、餐饮、研学等全部旅游收入超过千万。”莫苏林介绍,六段村的村集体经济也不断壮大,2023年和2024年连续突破50万元,2025年有望突破80万元。
2024年,金秀工作组在推动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方面取得较大成效,通过突出产业振兴和盘活村集体资产,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立足平道村当地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通过品牌化、市场化运作,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增加了农民收入。结合特色带建设,推动乡村旅游与农业、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开发了农家乐、民宿等旅游项目,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带动了乡村经济发展。
“自从环境好了,游客多了,村民的心思也活泛起来,都想利用闲置土地、闲置房屋搞民宿、农家乐。”平道村党总支书记金峻说,平道村有多家瑶药企业,村里正积极引导发展非遗瑶浴,希望把平道村打造成康养旅游胜地。
作为百里瑶寨风情画廊特色带上的重要村寨,滴水村乡村旅游发展也是如火如荼。2023年5月,露营基地正式对外营业后,滴水村乡村旅游区再添新业态,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追捧,成为网红打卡地。滴水村负责人介绍,在粤桂协作的支持下,我们正在谋划依托历史久远的茶山瑶吊脚楼和瑶族粮仓群、瑶药种植基地,打造长寿康养项目,村委已经与村民签订了租地和租房协议,正在开展招商。
全方位擦亮文旅招牌 “建好”也要“唱响”
乡村振兴示范点的建设必须紧密结合产业发展。为推进“金秀百里瑶寨风情画廊”精品旅游线路发展,金秀工作组在分批推进乡村振兴特色村建设的同时,通过完善文旅项目配套、深化旅游协作等全方位帮扶,促进金秀优化旅游服务环境,提升旅游服务水平,丰富文旅内容和内涵,持续金秀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字号”招牌,加快农文旅融合发展。
六巷乡大岭村圣堂屯地处著名景区圣堂大峡谷,是广西十大森林康养基地之一。2024年,粤桂协作投入647万元,加上传统村落保护项目资金350万元,对圣堂屯实施了整体的保护性搬迁。原来的一处聚集民居被改造成11栋民宿,周边配套建设公厕、管理服务中心和文化活动中心等设施,吸引游客前来休闲、康养和研学。“项目建成后,粤桂协作资金投入建设部分产权归属相关村集体,投入资金的分红将统筹分配给大岭村119户村民。”六巷乡党委副书记赖招鋆介绍说,该项目采取“企业+脱贫村”合作互盈模式,不仅能提供就业岗位至少30个,还能带动观光基地和周边农户嵌入产业发展链条,促进乡村振兴。
为给金秀带来更多曝光和人气,金秀工作组着力深化两地旅游协作,通过举办旅游招商推介会,开展“茂名千车万人游金秀”“百家旅行社走进金秀”、圣堂山杜鹃花节、春节“村晚”等多种活动,同时结合瑶医药产业、瑶族文化、非遗等特色资源,深化旅游与康养、研学融合发展,推动金秀旅游持续升温,拉动旅游消费。
近年来,广东累计投入财政帮扶资金3.4962亿元。其中投入粤桂协作乡村振兴示范点项目资金0.5379亿元,主要是整合优势资源、发挥集聚效应,对19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屯进行提升改造。金秀2025年底前共规划建设25个乡村振兴示范点项目,包括乡村振兴特色带核心区的12个乡村振兴示范点,拟投入资金1.65亿元(其中粤桂协作资金0.67亿元),目前已经建设好11个,2024年在建8个,2025年将建设7个。
何林国强调,文旅产业是金秀的支柱产业,要统筹包括粤桂协作在内的多种资金,合力推进乡村振兴特色带建设。他表示,在粤桂协作双向奔赴的道路上,金秀工作组将结合当地资源和市场需求,继续深化乡村旅游发展,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升级,让乡村振兴特色带真正成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的致富带。
统筹:李志 朱颖洁
采写:新快报记者 方轶
图片:新快报记者 王飞
校对:任倩妮
版权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