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从已有600多年历史的富川古明城,到千年古村朝东镇秀水状元村,今年“五一”假期,有“瑶韵慢城”之称的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吸引游客超过60万人次,成为热门打卡地,焕发文旅新活力。
假日经济火热“出圈”,“富美之川”加速蝶变。广东四会市与富川瑶族自治县开展东西部协作工作以来,坚持以增强内生动力为根本指向,聚焦“湾区所能、四会所长、富川所需”,以点带面加快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共同绘就乡村全面振兴新画卷。
加力提速共建乡村振兴特色带
官帽山下欣赏《官帽山传奇》,古树广场围观《状元招亲》,状元巡游队伍穿梭古街古巷,江东书院民宿隐于竹林溪畔……“五一”假期,络绎不绝的游客涌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秀水村,沉浸式体验千年古村、状元故里的独特魅力。
“纵马长奔,仰天笑,破阵争锋谁与?”走进秀水村里的“状元楼”,一首出自古代状元之手的《念奴娇》,与一张大红的高考“光荣榜”交相辉映,令人感受到一脉相承的文化和生生不息的精神。
“五半山岭四平原,半分山水绕田园。”富川瑶族自治县地处桂、粤、湘三省(区)交汇处,这里,不仅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族蝴蝶歌、瑶族长鼓舞,还有众多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
富川瑶族自治县委常委、副县长、粤桂协作四会驻富川工作组组长肖艳表示,四会、富川结对协作以来,坚持“生态立县、产业兴县、创新活县、富民强县”发展思路,依托生态资源与民族文化优势,共建乡村振兴特色带,创新探索“文旅+”融合路径,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
秀水村,正是两地协作打造的乡村振兴典范。从投入粤桂协作资金打造乡村振兴特色点,提升乡村风貌,改善基础设施,促进乡村旅游开发,到加力提速推进乡村振兴特色带建设,不仅保护了秀水村古建筑的“形”,更留住了传统文化的“魂”,为乡村振兴“打了个样”。
“每逢节假日,村里人气很高,把餐饮等消费都带起来了,有的农家乐一天收入几千元到上万元。”秀水村党总支书记毛立星对新快报记者说,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创业,增强村集体经济“造血能力”。去年,秀水村获评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激发乡村新活力共绘“诗与远方”
童话般的村落,水中观景栈道,在蓝天白云下起舞,有青山绿水相伴……这个“五一”假期,除了秀水状元村,坐落于龟石水库旁的七彩虎头村,同样受到万千游客的宠爱。
“逢年过节,车连车,人挤人。”富阳镇新坝村党总支书记甘建华带着新快报记者走进新坝村委会虎头村的“七彩小院”,一一介绍村民手工制作的红薯粉条、鱼干、笋干等“土特产”,“家家户户都做手工粉条,品质、口感比一般的粉条更好,不够卖。”通过发展特色餐饮、休闲观光及销售农副产品等,“每年为村集体增加5万元收入。”
去年,四会驻富川工作组投入粤桂协作资金,利用数字化及本地人才培训赋能乡村“农文旅”融合,支持虎头村打造数字乡村。“除了参加线下培训,我们也在线上持续交流,不断提高乡村运营能力。”甘建华说,在粤桂协作资金支持下,小院里的大屏幕建成投入使用,为七彩虎头村增添了一道新风景。
“依托共建产业园,发展第三产业。”莲山镇罗山村党总支书记李运鹏告诉新快报记者,通过建在“家门口”的产业园,带动全村200多人实现就近就业,人均月收入4000元左右。与此同时,还促进当地餐饮、住宿等消费,盘活闲置资源,增加村民收入。
“我们这里有岳家军驻扎的遗址,现在牛背岭还有当时的烽火台。”李运鹏说,四会驻富川工作组大力支持,投入粤桂协作资金,实施牛背岭村乡村振兴特色点建设项目,重点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污水管网建设等,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持续改善乡村人居环境,释放乡村旅游发展潜能,每年也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打卡。
聚焦“文旅康养”打造旅游目的地
“节假日期间,住宿、餐饮、康养等项目几乎爆满。”位于柳家乡洋新村委会茅刀源村内的西岭药谷休闲康养示范区,广西锦沐仁和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了“假日经济”的旺盛需求,其中不乏来自广东的游客。
走进西岭药谷产业园,柳家乡副乡长杨浩带着新快报记者深入了解以“五虎、九牛、十八钻、七十二风”为代表的瑶医药。富川生态环境优越,中草药资源丰富,近年来借助粤桂协作“东风”,积极探索“农文旅”融合新路径,加快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在粤桂协作支持下,我们围绕瑶医药这个核心,带动村民和村集体增加收入。”广西锦沐仁和健康产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发展“订单式”种植,带动当地农户种植岗梅、九里香等中草药,已形成包括中药材培育种植、加工及销售、瑶医药调理、康养旅游、研学等在内的特色产业链。
目前,富川瑶族自治县正全力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区域性瑶医药集散中心,强化“文旅+”融合发展,深挖瑶族文化资源,不断丰富文旅体验,持续提升“橙香富川 瑶韵慢城”知名度、影响力,打造“文旅康养”更具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
四会驻富川工作组将紧盯目标任务,继续发挥两地资源优势,探索创新协作机制,深入开展“三个重点专项工作”,结合协作创建乡村振兴特色带,与协作地区共同梳理筛选一批乡村农文旅路线和农文旅特色乡村,动员有关平台企业支持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引入培育一批乡村农文旅达人,助力扩大乡村消费、带动群众增收,奋力推动“富美之川”实现新发展。
统筹:李志 朱颖洁
采写:新快报记者 朱清海
通讯员 吴辉晖
图片:新快报记者 王 飞
校对:陈泽佳
版权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