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五一”假期,被誉为“石头王国”的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天龙屯堡,吸引省内外游客纷至沓来,感受600年屯堡文化的独特韵味。
与此同时,平坝乡村“春色满园关不住”,无论是昊禹·稻花乡里景区,还是“十里五万亩”高标准蔬菜示范基地,都让特色产业与古老屯堡一起焕发新活力。
迎着新一轮东西部协作的春风,广州市越秀区与安顺市平坝区携手并进,立足平坝独特的资源优势,加快“农文旅”深度融合,奋力书写兴业强区富民的新篇章。
示范“带”动农文旅融合
“以前要路没路、要水没水、要电没电,现在撂荒地、闲置地都变成了‘香饽饽’。”走进平坝区“十里五万亩”高标准蔬菜种植示范区,天龙镇高田村党总支书记助理吴成龙说,在粤黔协作大力支持下,产业路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持续带动村民和村集体“双增收”。
夕阳下,一群村民从蔬菜基地回家,一路上谈笑风生。“家里没事就来干活,一天(收入)也有100元。”在基地务工的村民李大姐笑着说,她家也种蔬菜,“去年种了黄瓜、大葱、辣椒,黄瓜卖得最好。”
平坝区委常委、副区长、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安顺工作组平坝小组(下称“平坝小组”)组长罗平表示,围绕“五区平坝”建设新蓝图,平坝小组发挥两地资源优势,共建乡村振兴示范带,以特色产业为纽带,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助力平坝打造乡村振兴引领区、现代农业样板区。
在越秀区与平坝区合力推动下,以天龙镇高田村、乐平镇大屯村等村为核心的乡村振兴示范带,形成了“十里五万亩”高标准蔬菜种植示范区。随着大湾区“菜篮子”基地不断壮大,高田村、二官村连续荣获产业“亿元村”称号,成为粤黔协作共建乡村振兴示范带的生动缩影。
值得一提的是,在示范带建设过程中,依托历史悠久的屯堡村寨,深挖具有地域特色的屯堡文化资源,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屯堡田园,加快把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扎实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我们‘平坝大米’和‘平坝灰鹅’,都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罗平表示,去年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支持建设灰鹅繁育基地,今年继续加大投入力度,推进实施灰鹅预制菜加工项目,“推动灰鹅走出平坝,提升知名度、影响力,把美食名片打出去。”
鼓励发展田园综合体
“家人们,欢迎来到我的家乡,美丽的山水田园……”走进平坝区白云镇平元村,新快报记者登上位于昊禹·稻花乡里景区的圆梦塔,见到贵州昊禹米业农产品开发公司负责人杨勇身着民族服饰,现场直播向网友们发出了邀请。
“八九月份,特别是节假日,来玩的游客很多。”在昊禹·稻花乡里景区务工的村民陈大姐笑着告诉新快报记者,她曾经担心自己年纪大了,不好找工作,把孙子带大后,她在景区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一个月收入3000元左右。”
平坝小组始终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坚持示范引领、串珠成链,加快农文旅深度融合,鼓励田园综合体发展,助力平坝构建布局更加合理、业态更加多元、人文更加彰显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让广大农民分享更多发展成果。
“去年,我们接待了游客26万余人次。”杨勇说,得益于粤黔协作,景区及周边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近年来,公司围绕“水稻+”全产业链发力,依托千亩特色优质稻基地打造昊禹·稻花乡里景区,实现水稻产业“接二连三”。通过买一张门票、送一斤优质大米等方式,吸引了越来越多人到田间地头观光、消费,提升平坝大米的影响力,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平坝大米、高山云雾茶、秘制马烧腊……日前,一场以“助力黔货出山”为主题的农产品助农直播展销活动在昊禹·稻花乡里景区举行。十余家农业企业带着特色产品联袂亮相“直播间”,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网红引流”的联动模式,架起优质农产品从田间直通餐桌的“高速路”,助力更多“黔货”走出大山。
擦亮“村BA”金字招牌
“现在,村里人种的蔬菜,卖到贵阳、广东,价钱还可以。”走进东西部协作示范村平坝区乐平镇大屯村,在一棵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银杏树下,村民董大叔和新快报记者聊起了乡村发展的新气象。在古银杏树附近,经过改造升级的乡村篮球馆,每逢比赛都是村里最有人气的地方。
近年来,大屯村立足“十里五万亩高标准蔬菜示范基地”核心区和传统村落实际,依托村篮球历史文化,在粤黔协作支持下,持续做好、做强、做优篮球文化产业,办好篮球赛事,打造“西南篮球第一村”和东西部协作“平坝样板”,形成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
结合篮球运动在平坝有着广泛群众基础这一特点,平坝小组申报东西部协作资金70余万元,助力大屯村篮球馆改造升级,共同擦亮“大屯村篮球赛”金字招牌。通过举办大屯“村BA”,吸引了近50万人次观赛,约1.2亿人次通过直播平台“云”观赛。
无独有偶,2023年以来,通过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409.51万元,平坝区羊昌乡穿石村新建篮球场。去年,羊昌乡篮球赛高手云集,赛事火爆异常,仅现场每天平均超1.5万人观赛。同时,赛事拉动周边食品、住宿、旅游产品等产业实现井喷,村民们尝到了家门口的“村BA”带来的发展红利。
“白天漫步田园,晚上看‘村BA’。”通过项目的实施、赛事的带动,不仅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带动大屯村、穿石村、天龙村等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带动村民增收,壮大村集体经济,探索出一条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未来,平坝小组将立足当地文旅资源,加快补齐短板,提升服务水平,丰富旅游业态,突出平坝特色,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统筹:李志 朱颖洁
采写:新快报记者 朱清海
图片:新快报记者 王 飞
校对:吴习
版权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