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在这个火热的5月,“中国化橘红之乡”化州迎来了十五运会群众赛事活动定向项目决赛,这是化州迎来的最高规格体育盛事,它的到来把化州“南药+体育”的融合发展模式推上新台阶。当前,化州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向纵深发展,挖掘以化橘红为核心的南药产业与群众体育融合,激活乡村振兴的动力。
去年化橘红全产业链产值超百亿
在赛事期间,记者看到,各类化橘红产品琳琅满目。从传统的饮片、茶饮,到创新的糖果、饮料,化橘红产品深受来自全国的运动员和观众青睐。大家在享受体育赛事的同时,感受“药食同源”的魅力。
作为化州独有的中药材和地方资源,化橘红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被广东省列为立法保护的岭南八大道地药材之首,是“中国四大南药”和“十大广药”之一。化橘红既是群众的致富果,也是化州“百千万工程”乡村产业之基。
在化州市红峰农场化州红种植基地内,连片的橘红树随风摇曳,枝头的果实孕育着丰年。红峰农场工会主席钟朝辉告诉记者,“每年采摘期都提供大量岗位,薪酬达到100元/日,周边村民拓宽致富路,在家门口就业。”
据了解,当前化州全市化橘红种植面积超13万亩,年产鲜果6万吨、干果1.2万吨。全市种植、加工、销售企业达1542家,已开发化橘红衍生产品200多种,涵括药品、保健品、工艺品、食品、饮品、日化品等类型,2024年全产业链产值超过100亿元。
体育赋能推动双丰收
在坚持全产业链运营的同时,化州创新融入“南药+体育”模式,举办村BA、徒步、赏花等活动,化橘红等南药作为礼品、奖品,随着活动开展深入人心。
去年夏季,化州市学习借鉴浙江、福建等地“体育+”赋能乡村振兴的经验,在鉴江街道东方红村举办首次“村BA”活动。为期24天的赛事吸引超10万人次到现场或线上观赛,带火化橘红咖啡等“土特产”,实现村集体经济和村民“双增收”。
“南药守护健康,运动塑造体魄,两者的本质都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化州市委书记邓泽友说,化州把两者的共同点融合起来,在广泛开展群众体育的同时,把南药产业做大做强。接下来,化州坚持“南药+体育”发展模式,推广化州沉香、广藿香等南药。
化橘红从“一棵树”到“一个产业”再到增添“体育+”的蜕变轨迹,是“百千万工程”中产业兴村的鲜活样本。当橘红果压弯枝头,致富路也在农户脚下延伸。
南药产业“跑”向全国
作为化州赛区的比赛场地,广垦(茂名)国家热带农业公园内赛道正与南药产业的发展脉络悄然交织。这里既是化州群众体育的日常活动地,又是广东省南药种业创新园核心地的生态园区。如今,十五运会群众赛事活动定向项目赛事,让南药产业的独特魅力随运动员的步伐传递向外界。
当十五运会的聚光灯投向这片土地,“一粒种子的创新”通过赛事被世界看见。南药产业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种植—加工”模式,而是以科技为翼、以体育为桥,“南药+体育”实现对话。
目前,广东省南药种业创新园围绕解决南药重大品种种源自主创新问题,建起种质资源、品种选育、种子种苗繁育等研发基地,已完成南药种质资源收集1517种,创制优质种质73份,为南药产业提供了优质种质、技术资源,带动垦地融合、农业增值。
“发展南药产业,离不开农业科技赋能。”广东农垦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谢黎黎说,南药种业创新园通过十五运会这个平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递出一张名片,实现了全国性赛事搭台,南药产业唱戏。她期待未来有更多体育赛事落地创新园,让南药进一步走向大众。
在“体育+”与“文旅+”的双轮驱动下,化州正以多元融合之势,推动南药产业“跑”向全国,书写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新篇章。
统筹:李志 朱颖洁
采写:新快报记者 高京
校对:马少俊
版权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