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第三十五个全国助残日前夕,中信信托·2025生生公益慈善信托(以下简称“生生公益慈善信托”)在广州图书馆举行发布仪式。该信托是全国第一个关注推动神经多样性和多元社会融合的慈善信托,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学科带头人邹小兵、暨南大学体育学院院长苏炳添、广东省残联副主席雷建威等嘉宾参加仪式并寄语该信托项目“生生不息”,同时指出,要让残障人士真正融入社会,需要汇聚多方力量,用平等的眼光看待他们的能力,而非局限。
本次活动由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指导,爱德基金会、广东省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广东省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联合主办。怡粤集团董事长、生生公益慈善信托发起人刘家生在致辞中表示,“生生”二字,源自《易经》“生生之谓易”,既是自然万物的蓬勃力量,是全社会对生命多样性的崇高礼赞,更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力量来源。
科普神经多样性
当天下午,多场关于孤独症及神经多样性的科普活动在广州图书馆同步开展,包括公益讲座、神经多元生命故事工作坊及广州融合倡导公益项目展。
公益讲座上,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行为发育中心学科带头人邹小兵教授主讲《让干预走进家庭:给父母与治疗师的自闭症儿童社交能力阶梯训练指南》。500个座位的报告厅座无虚席,线上直播更是吸引了数万人观看。邹教授通过专业指导帮助家庭掌握自闭症儿童社交能力训练方法,推动社会对孤独症干预的认知升级。
在广州图书馆负一层大堂,广州融合倡导公益项目展示摊位热闹非凡。8个公益摊位通过互动游戏、手作体验等方式,向市民普及神经多样性知识。市民们或驻足观看展览,或参与到摊位互动中。
带着女儿前来参加活动的李女士说:“周末习惯来广州图书馆看书,这次看到这个活动,觉得非常有意义。我和孩子都通过这些活动,认识到了更多关于神经多样性的知识。”
分享多元生命故事
与此同时,在“神经多元生命故事工作坊”,4组神经多元人士分享了他们的生命故事,与他们交流互动。
孤独症青年浚棋讲述了自己从被误解到逐渐被接纳的成长历程。有听众在活动后表示:“听到他们真实的分享,看到孤独症人士在成长过程中需要不断地面对社会、学校、就业带来的各种挑战,但他们依然很有毅力,很有勇气。非常佩服他们。”这场工作坊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更是一次心灵的碰撞,让更多人了解到神经多元群体的生活。
据悉,作为国内首个支持神经多样性理念、专注孤独症及相关精神和智力障碍群体的慈善信托,未来,生生公益慈善信托将重点推动以下三大方向:第一,提升医疗与社会服务质量;第二,推动神经多样性科学研究;第三,构建全生命周期支持网络。项目将通过医疗援助、教育捐赠、科研创新、公众倡导等系统性举措,助力这一群体构建更加包容的社会环境。
采写:新快报记者潘芝珍